A08: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城怎样变“花城”?
■ 首届梅花节上,唐梅(左)和宋梅(右)成为亮点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记者 张钰芸 鲁雁南

  武汉、南京、昆明、无锡、杭州、成都……在网上搜索国内的赏梅胜地,一篇篇游记都指向以上地名,极少出现上海的身影。但从今天开始,“优倍”首届上海梅花节将在中国最大的梅园开幕。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园的打造更非一日之功。为了让暗香留在奉贤,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梅园经过十年打造,终于可以让上海市民足不出“沪”,尽享梅香。新民晚报“四季花展”逐步成型,也让上海成为了“春有兰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的“花城”。  

  10年造园艰辛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2000亩梅园内,水系逶迤,地形起伏,西部以探香湖为核心,营造一湖三岭的景观效果,东部则以七道湾为主要景观特色,构成了一湖三岭七道湾的总体格局。而在这起伏地形上,不但种植了35000株、126种梅花,还有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

  然而在10年前,梅园并不是这样的。“2003年我们开始规划建设梅园,10年后才正式开园。”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前总工程师施振周告诉记者,梅园的前身是松竹梅园,经过规划设计的不断更新才最终亮相。

  10年间,先是挖出120万立方米的土方打造起伏地势,搭好梅园骨架。再是改善土质,种下数万株梅树。“梅园靠近海边,土壤多为弱碱性,先后有一批伞黄决明、赤柏和竹子成为先锋植物,打头阵种下去,经过几年的调整后,把这些植物全部翻耕,改善土质后再种梅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儿,当初手指粗的梅树如今的杆径长到了10厘米,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精心养护。“梅花最怕水,排水不及时就会导致烂根。梅枝的修剪也有讲究,‘一刀管三年’,只有有经验的养护工才敢动刀。”在梅园中,一年365天都有100多名养护工分成三队,轮番上阵,确保株株梅花都有精气神。

  百岁古梅压阵

  要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梅园,办一个成功的梅花节,光靠梅花的数量多还不行。为了提升梅园品味,园方还几赴产地寻梅,珍稀的品种,百年的老梅,如今都在梅园之中。

  “首批种下的1万株梅花只有30个品种,后来我们两赴南京又增加了几十个品种。去年又去了浙江长兴的东方梅园,特别挑选规格大、树龄长的梅花,提升梅园的可观赏性和总体品位。”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唐梅厅中庭坐镇的是树龄百年有余的“梅后”,称后的这株绿萼堪为精品中的精品。而与之相对的“梅王”是一株百余年历史的朱砂梅,正所谓红男绿女,百年相依。这两天气温渐高,“梅后”已经开出满树白花,在绿色萼片的映衬下格外娇美。这株“梅后”正是少见的野生梅花,从安徽大别山深处寻觅而来。

  (下转A8版)    (上接第1版)

  而在唐梅厅和宋梅厅,还分别有一株“唐梅”和“宋梅”压阵,尽管并非从唐宋年间生长至今,但这两株古梅的年纪都在300年以上,是梅园中最老的古梅,亦称得上上海地区的翘楚。

  梅园中的古梅不但年纪大,而且数量多。就在东岭北侧的唐梅厅,就有一个用石头砌起来的人工大盆景,里面种植了一片梅花丛林,株株都是上百岁的老梅。“这里共种植了36株百岁老梅,主要是花期相近的朱砂梅和宫粉梅,除了赏花,还能欣赏其苍劲的枝干。”

  “花城”还需合力

  去年,新民晚报“四季花展”品牌随着国际兰展、首届上海荷花展、2013年秋季森林花展的成功举办,而成为市民喜闻乐见、赏花休闲生活的第一选择。今天,又有首届上海梅花节这个新成员加入,再添一朵娇花。

  在“四季花展”的基础上,如何建成“上海花城”,让上海不仅是绿意葱葱的国家园林城市,更是四季有花、有高品位花展的“花城”?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上海也不乏大大小小“以花为媒”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但任何一个旅游、节庆品牌,都需要整体包装,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推,形成合力,实现多赢。一旦形成具有影响力品牌,不仅可以引爆一个点,更可以给整个城市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带来极大的带动效应。

  市绿化部门则表示,本市花展拟做强一批市级层面的花展,构筑起“1+1+X”的模式。第一个“1”为上海植物园的上海花展,主要展示新优植物品种和园艺栽培技术;第二个“1”为辰山植物园的上海国际兰展,努力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花展;“X”为其他市级专业类花展,如顾村公园的上海樱花节、滨江森林公园的上海杜鹃花展、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上海梅花展及共青森林公园的秋季菊花展等。

  “优倍”首届上海梅花节开幕的背后,是申城打造“上海花展”品牌、树立“上海花城”形象的“野心”。随着绿化品质和内涵不断提升,以“春赏兰、夏赏荷、秋赏菊、冬赏梅”为代表的“四季花展”在上海已经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通过徜徉“花海”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一站,如何打响“上海花展”、“上海花城”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无疑还需各方“护花使者”集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北京启动紧急预案应对雾霾
京城“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
西安餐馆热推“习连套餐”
从未在兵马俑坑内取过土
听信“名医”忽悠 体内埋42颗珍珠 导致骨头坏死
申城怎样变“花城”?
世界各地的“花城”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08申城怎样变“花城”? 2014-02-22 2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