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都说中国人缺乏微笑,并成了热议。这确实是个问题。
不过,有失我们文明古国风度的这种生活细节,何止是微笑,不懂得回一回头,不愿意回一回头,不善于回一回头,对回一回头不屑一顾,就是其中之一。
与微笑相比,近年来让我心灵震撼的,却是这个回一回头。
生活在当代大都市现代建筑中,进进出出,接触到的大多数是电磁门禁系统。就我所住的小区说,一门二门三门,进进出出,磁卡一亮或开关一按,门扇打开后便弹簧门似的自动关上了。熙熙攘攘都为利益而奔忙的邻居或来客,除了经常打打招呼的几个熟人,走在前面的不是长驱直入,就是一推而去,任随自动门扇弹簧似的逞威,唯有几位金发碧眼的老外,不管进来还是出去,除了面带微笑,只要后面有人,总要在放开门把手的那一瞬间,回一回头,看到后来者伸手接替他按住了门扇才离去,即便碰撞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即便后来者面无表情,懒得动手,坐享进出之便,也不会放开门把手顾自出入。
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总要为外籍友人的这一回头,从心灵发出一阵感动与由衷的敬意。为他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而感动,为他把自己的公德、自己的人格与社会责任心,变成了一种漫不经意的习惯而由衷的尊敬。
这感动,这尊敬,记得在世博会举办期间还有过一次。我按规定排队入场时,前面是几位来自东瀛的中学生。她们蹲的蹲,坐的坐,说说笑笑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没有注意她们是否同我们一样,喝过水吃过零食或点心没有。忽然放行了,一齐起立向前移步的那一瞬间,她们做出一个和我迥然不同的动作:回头朝刚刚呆过的地方扫视了一眼。开始我还不理解她们何以匆匆回眸,直到其中一个把一直抓在手心的一只装了垃圾的塑料袋装进了背包,才明白她们绝不是怕遗失什么,而是不让片纸留下,尽管周边到处是垃圾!
那一阵曾经出现的震撼,至今留在我的心中。
回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小得近于下意识的小动作,但古今中外,却都有这个生活小动作造成大后果的记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回头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人尽人皆知,虽然作为美谈来传播,但悲剧收场却从来没有否定。《圣经》里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则绝对悲惨:天使告诉罗得一家,上帝打算毁灭两个“罪恶的城市”:所多玛和蛾摩拉,请他们一家赶紧逃离,只是途中不得停留或者回头观看。罗得夫妻立即遵命逃生。可惜,罗得妻子刚逃到城外,就忘记了天使的嘱咐,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生活旧地,终于在瞬间变成了一根盐柱!
这两个故事都是负面的,但都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不少细节,看似习惯性的反应,却如这一轻轻的、微微的一回头,显示出一种生活的内在价值,以至决定我们成败祸福,大则国运,小则个人的生死存亡。在我们当今生活中,从中汲取经验的,确实不乏其例,窈窕淑女以这一动作对自身的丰采作量化评估,谓之“回头率”;商家借这个词,来观察经营的成果,美其名曰“回头客”;世人拿它比喻人生风浪起伏中经验教训之珍贵,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或许,这些年,生活追求的目标定得太高了,变化太快了,太大了,却没有像希望人人面带微笑一样,来要求早已经失落了的这个回一回头,一如“回头率”、“回头客”、“浪子回头金不换”那样来要求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渗透在日常起居饮食的每个细小环节中,展现自身的人格,给他人输送尊重,为社会营造公德,让自己的心灵与物质文明携手前行;让自己的举止,与所生活的优裕环境相称。当你离开自助餐厅的那一刻,回一回头看一眼刚刚使用的餐桌上,是否有堆积如山取而未吃的食物?虽然不能打包,但也可以作为下次取食时的借鉴?当你离开洗手间时,能否回一回头,看一眼,是否冲过了水?……把进出弹簧门时微微的那一回头,推而广之,一以贯之,不费举手之劳,需要的,只是一份心,一份自觉与自律,赢得的,却是一份作为一个人的自尊、自爱与壮严。“跨出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用在这儿,似乎是很恰当的。“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如果同意王石说的这句话所具有的人生价值,那么,请允许我作如此类比:衡量一个人文明高度,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也不仅仅看他在惊天动地事件中的表现,还要看他是否注意进出弹簧门时回一回头之类的细节。人类文明,是一个漫长的由无数细节积淀过程,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工程中,就从我开始吧,而且就从这回一回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