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浓浓徽味“大富贵”
江礼旸
  江礼旸

  我的祖籍婺源,旧属徽州,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冬暖夏凉,令人流连忘返;浓油赤酱的徽菜,原汁原味,使人的舌尖陶醉。幼时,从住地劳神父路(今之合肥路)菜市路(今之顺昌路)到近在咫尺的老西门“大富贵酒楼”吃徽州菜,不啻一家人的重大节日。

  大富贵酒楼创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了。想当年邹运家等徽州人在中华路肇嘉路(今之复兴东路)转角处的“丹凤楼茶园”开出“徽州丹凤楼”,主营普通的徽菜和点心,也许没料到会成为一家百年徽菜老馆。后来随着上海商市的发展,酒楼逐步扩大经营,经营各种特色徽菜。抗战爆发后,曾一度停业。1940年迁至左邻的中华路1465号恢复营业,为讨吉利更名“大富贵酒楼”。而到2000年,随着复兴路动迁改造,酒楼迁至中华路1409号现址。

  外地人认为上海菜是与生俱来的浓油赤酱。其实,这是色重、油重、味重的徽州菜对上海菜的影响。我最爱吃大富贵的炒鳝糊,他家的鳝糊讲究“三透”,即烫透(烫到鳝嘴张开才来划丝)、煸透(直至鳝丝两头翘起)、焖透(加调料焖,直至完全入味)。特别是焖透,所谓“白烧不如一焖”。出锅装盆,随即用铁勺背在鳝糊中间揿出凹凼,四周撒上姜丝、蒜泥,将烧沸的麻油浇下,再撒上胡椒粉,热油滋滋作响,香、鲜、糯、烫一步到位。大富贵的鳝糊还四季有别:春鳝肉质细腻,夏鳝滋补味美(小暑黄鳝赛人参),秋鳝肉质坚实,冬鳝粗壮膏重。所以,一年365天,啥时去都有好鳝品。妈妈是宁波人,嫁到江家,又努力向祖母学习婺源菜。吃了大富贵的炒鳝糊,结合甬菜特色,她又总结为“素油炒,猪油搅,麻油浇”九字真经。我们可太有吃福了。

  “火腿炖鞭笋”也是大富贵招牌菜之一。那是将绩溪的火腿和绿竹笋共炖。肥者不腻,而鲜者则更鲜了。上海的沧浪亭有一味特色面“三虾面”,面浇是虾脑、虾籽烩虾仁。其实,这是从徽菜“三虾豆腐”学来。大富贵三虾豆腐虾仁白,虾脑红,虾籽黑,不但极鲜美,而且极好看,养胃兼养眼。

  近几年,大富贵的点心小吃异军突起,甚至卖得比菜肴还好。其中有小笼、生煎、小馄饨、锅贴、排骨年糕、炸猪排,以及葱油拌面、雪菜面、辣酱面、大排面等。两年前与总经理奚伟中不期而遇。他笑着告诉我:“我们店里的小馄饨源自旧时的柴爿馄饨,就是100年前肩挑‘骆驼担’,敲着梆子走街串巷的徽州人的首创呀!”

  十日谈

  老上海的餐馆

  罗宋大餐曾相当受欢迎,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人才周刊/招生留学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艺评论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留学广角/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莫等闲,那微微一回头
明月二三事
“偏见”与“偏见”的撞击
大合唱
善良的稻草人
浓浓徽味“大富贵”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浓浓徽味“大富贵” 2014-02-26 2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