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 失不再来的“根性遗产”
冯骥才
  全国政协委员 冯骥才

  传统村落是指那些历史悠久、遗存雄厚、文化典型的村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化冲击下,这类村落正处于急速消失的过程中,但它们是中华民族决不能丢失、失不再来的根性的遗产,是蕴藏着我们民族基因与凝聚力的“最后的家园”,是五千年文明活态的人文硕果。为此,传统村落的存亡是当代中国的文化焦点之一。

  近年,党和政府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的一句话“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广大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与社会呼应。

  中央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决心坚定不移,然而在贯彻和执行层面上显然大大滞后。虽然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公布了先后两批共1561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但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没有必需的法律法规的制约,没有地方政府的承诺与落实;由于缺乏科学标准与认定,缺乏专家及专业人员投入,以及后续的规划制定等工作,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事与愿违地成为一种虚设与空名,丝毫不能阻止这些传统村落正在瓦解和走向消亡的现实。

  我这次参加全国两会,带来的一件提案,就是呼吁在当前经济现代化和乡村城镇化的高速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已是刻不容缓。传统村落保护的原则中央是明确的,关键是政府的作为。希望能切实抓住不可错过的时机,全力扼止中华民族这一重大文化遗产的再损失,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已经确定下来的传统村落,谁也不能随便开发,外国人想打进去是不行的,必须要由国家决定可不可以搞有度的旅游。

  想要真正发展、保护传统村落,关键在于改善在那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条件,把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注入到传统村落里,让人们在老村子里住的时候是有水有电,有方便的交通和经济来源。要给住在那的人们建立获得经济收益的条件,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无法让人们在传统村落中安居乐业,最终还是会跑出去,还是留不住这些村落。

  我们的乡愁不仅有亲情的乡愁,还要有文化的情怀。村落中年轻人的心应该是和村落连在一起的,年轻人更应该关怀自己故乡的文化建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要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3·15专版
   第B13版:3·15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国”“民”幸福方程式:1+1大于2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 失不再来的“根性遗产”
既然让我说话 我就拼命地说
腐败之虎是由小苍蝇演变而来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3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 失不再来的“根性遗产” 2014-03-08 2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