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窗絮语
说说余额宝吸储
朱绩崧
  朱绩崧

  天弘基金宣布,方兴未艾的余额宝已有8100万注册用户,远超A股开户数。然而,进入3月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代销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普遍从7%以上跌破了6%。即便如此,相比多数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无论是门槛、风险、收益还是流动性,余额宝们对手机一族仍极具吸引力。

  按理来说,这很不可思议:门槛低、风险低、流动性高,收益也应该相应地低才是。活期储蓄便是一例。此乃投资之规律。但余额宝们在岁末上演了一出“逆天”大戏,从银行吸走了相当数量的活期储蓄。

  活期储蓄,可以说是银行的一条命根子。据央行统计,我国居民储蓄45万亿元,其中16万亿元为活期。这笔巨款,就是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以中国银行为例,活期储蓄的年利率是0.35%,贷款利率最短期限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则是5.6%。一年存对比一年贷,也有2.75%的利差。这块奶酪何其大哉!因此,当我们看到2013年第三季度,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利润是1.7249万亿元,而其中16家银行的利润达9183.8亿元,占去半壁江山,便不足为奇了。与此相反,网销货币基金只收取百分之零点几的管理费,俨然业界良心。

  有银行高管批评余额宝把千万人的散碎银钱从央行基准利率笼罩的“计划经济”中吸了出来,汇集到一处,做成大额存单,投向“市场经济”说了算的同业拆借市场,完全是“投机倒把”。然而,现在和二三十年前的经济形势毕竟不同。如果这真的是“投机倒把”,也是利率双轨制本身的巨大漏洞,毕竟网销货币基金是在央行允许的前提下进场的。何况被国家惯坏的银行,其奶酪大得在可预见的未来,根本不是网销货币基金能撼动的(余额宝资金总量才4000多亿元)——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买余额宝、理财通的,多数是使用智能手机、网络银行的中青年储户,老年储户则常常把“我是不相信网络的,不安全”挂在嘴边。

  网销货币基金,的确会侵占银行一部分利益,但要说四大行最近基本取消了房贷八五折优惠利率,不仅是小微企业,连大企业贷款也越来越难这些问题,是由余额宝们引发的连锁反应,未免太“高看”它们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高企不下,是不争的事实,但这背后的原因不是货币基金砸大额存单,而是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其商业化程度低,行政化程度高,前几年在行政指令下贷给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款,有的收不回来,形成呆账坏账。

  遵照中央要求,金融改革的大潮浩浩汤汤,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打破银行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坐享了几十年的利益垄断,做好差异化经营。以此精神考量,上周中国银行业协会动议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即踢出同业拆借市场,令收益大幅缩水,莫非意在停惠于草民,还利于银行?银监会也跟着提出要对网销货币基金加强监管,却不涉及基金公司直销或银行网站代销的货币基金,或许很容易被公众误解成对双轨制下利益垄断的维护。

  无可否认,向市场经济彻底转型的历史时期,宏观调控不能放松。然而,面对余额宝这类金融产品吸储,银行实在不必大惊小怪——三家国有大行如今都拒绝同余额宝进行协议存款交易了,这就是用市场行为对抗市场行为,才是市场经济今后良性竞争的方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要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3·15专版
   第B13版:3·15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领导干部要以法治思维履职
女优战法 屡试不爽
说说余额宝吸储
民惟邦本,算账算出来的期待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5说说余额宝吸储 2014-03-08 2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