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烬录
民惟邦本,算账算出来的期待
李泓冰
  李泓冰

  今天,咱且耐着性子算算账。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两个数字弹眼落睛: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其压缩力度堪称空前。

  往前翻了一下预算司提供的数字,便知其来之不易。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支出为94.7亿元,2011年则为93.64亿元,2012年锐减为74.25亿元。去年,按照李总理透露的减少比例,中央单位应该是将“三公”支出硬生生压进了50亿元以内。

  这只是中央单位的,如果算上全国的“三公”支出,挤出来的资金更加惊人。据报道,全国公款吃喝一年曾达3000亿;公车消费更多,超4000亿,今年正要对此痛下狠手。倘若都能减少三成,省下来的资金将达两三千亿。这还没算上李总理承诺的维持政府机关运行开支行政经费的“只减不增”呢。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且拿教育投入比量一下。这两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在3000多亿元。前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贫困地区儿童试点三元餐补,国家下了那么大决心,中央财政拿出来的也就是160多亿——只是省下来的公款吃喝费用的零头。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成本高昂,多年来膨胀势头极猛。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其后还有上升,是很多国家的数倍。与此同时,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比重却增长缓慢。“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要占到GDP的4%”承诺了近20年,才得以实现;医疗上的财政支出占GDP之比更低,也在世界排名中垫底,让我们有了新的羞惭。

  放在这个大背景下,再来考量35%与26%这组数字,以及李克强的新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就有一种隐隐然的欢喜与期待:被诟病有年的中国昂贵的行政成本,将可能在这一届政府手中,发生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逆转。李克强说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反过来说,倘官为邦本,显然就不“固”不“宁”了。所以,这个预期中的逆转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分,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它还将弥合民众与政府的距离感,固化比黄金更珍贵的信任感。

  如果再得寸进尺地揣度一下,有没有可能削峰填谷,做直截了当的“转移支付”,将移除下来庞大的“三公消费”之山,去填民生方面的欠账?比如,削公车之峰,填校车之谷?领导干部道德境界本该堪为国民表率,花在公车上的钱紧上一紧,被视为公共安全头号难题的校车,就不至于如此让人揪心了。

  简单的一削一填,或失之于天真,在财政制度上未必能进入操作层面。但全国两会上也有一些代表、委员死死盯着这笔钱。民盟广东省委更向广东省政协提交了《关于把我省节约的“三公”经费用于民生的建议》。他们担心,如果不能直接惠及人民群众,让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这种“节约”又会淹没于新的行政支出,甚至转移到其他项目的“浪费”了。

  这样的削峰填谷,更要紧的,是呼应了立党宗旨和立国之本,就是那五个沉甸甸的字:为人民服务。也是李克强总理用大白话说的,“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从根本上说,政府过紧日子的目的,还不是为了百姓能过好日子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要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3·15专版
   第B13版:3·15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领导干部要以法治思维履职
女优战法 屡试不爽
说说余额宝吸储
民惟邦本,算账算出来的期待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5民惟邦本,算账算出来的期待 2014-03-08 2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