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陈歆耕
  陈歆耕

   《文学报·新批评文丛第一卷》首发式新近举行时,有记者问我:“《新批评》批评了很多名作家,有没有对批评作出回应的?”我答:“回应是有的,但都是耳闻,口口相传,没有发现有正式见诸文字的。哪怕是写在博客或微博上。因此不能把口头传闻写入报道。”当然,还有一种属于非名家和第三方的反应,不在此列。

  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刚刚说完此话,第二天就发现终于有名家对《新批评》上的文章作出回应了。这位回应的作家是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女士。方方的中篇小说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首发于2013年《十月》杂志第二期头条,随后被很多选刊选载,进入年度排行榜,获得各种奖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概方方没有想到,就在她收获了大把大把的鲜花时,一块“板砖”凶猛地砸过来。今年初,《新批评》编辑部收到青年评论家翟业军写来的批评这部作品的文章,题为《与方方谈<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言辞之犀利与他以往的文字一样,下断语不留余地,把这部作品说得十分不堪。读读此类文字:“生硬、虚假、不可救药的自以为是……”有编辑提出,方方的小说果如文章说的那么“不堪”,那文坛就有问题了。为什么如此“粗糙”的小说还能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慎重起见,编辑部开始传阅原本未读过的方方的这个中篇小说。

  我也把那期《十月》杂志带回家,一字一句读完了《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完了,我产生了与翟业军几乎截然不同的感觉。总体上这是一部非常感人和吸引人的小说,小说主人翁的悲剧性命运深深打动了我,有两处细节几乎使我落泪。于是,这篇翟文在我邮箱里“躺”了很长时间,发与不发,一直纠结着,也没有明确回复作者。此时,编辑部有人自告奋勇写与他争鸣的文章,于是就决定先发翟文,再发争鸣文章,并在编者按里请更多的专家和读者参与讨论。翟文发后,即被新浪读书官方微博全文转发,在读者中引发了热议,跟帖有280多条。尤其令我想不到的是,方方女士把这篇文章又从新浪转到自己的微博中,并写下这么一段话:“这个帮转!人和人之间差异很大。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以及性格气质都不一样。作品发表,有人引起共鸣,有人激起抵触,有人格外喜欢,有人格外反感。都很正常。电脑还有不兼容系统。人更是。正因有各种的不相同和不相兼容,这世界才丰富有趣。我们彼此所要做的是:各自努力把自己的文章写好就是。”这段话,与她的小说一样深深打动了我。这是《新批评》创办近三年,唯一见到的著名作家对批评的正式回应,而且“回应”得如此的大度和睿智。她希望她的几百万粉丝也转发这篇批评她的文章,显示了她的豁达的胸襟和自信。

  批评中存在“偏见”或“偏激”应该是一个常态,因为批评家手中拿的不是一把可以量化作品的尺子。批评家的见解难免受到他自身生活经验、学养和艺术趣味的影响。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偏见”的存在,因为“偏见”与“偏见”的撞击,才能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使我们的认识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或收获更多的“发现”。批评家作出的独立判断的“偏见”不可怕,可怕的是受利益驱动而产生的“偏见”。

  曾有熟悉方方的友人悄悄提醒我说,“方方患有心脏病,你们批评她的作品要谨慎”。看来,方方并没有什么“心脏病”,她的“心脏”正健康而有力地搏动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专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阅读/连载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捍卫传统
喜悉减少乙肝2000万
春夜感怀
在姚河吃茶
镇西黑皮
平遥 (速写)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2014-04-21 2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