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由上海众家人口事务服务所主任丁佳蕾带来的“忆不容缓——社区失智早期干预计划”
该项目自2011年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开展第一期,通过社区教育和早期检测服务,在社区建立失智症早期干预机制,旨在通过普查、劝医、公众教育等步骤,早期发现并干预控制病情。
背景介绍:丁佳蕾去到朋友家里,觉得色彩好奇怪,每面墙壁都是不同的明快颜色,电话上的数字按键每一个都贴着一位家庭成员的头像……问起,原来朋友奶奶是阿茨海默病患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失智老人。朋友做的这些,只为帮助奶奶的记忆,也让奶奶尽量参与她的日常生活。患病7年之后,经量表评估,这位奶奶的认知能力没有退化。
就是那个家庭的记忆守望感动了丁佳蕾,萌生念想做起社区失智早期干预计划,还给这个计划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忆不容缓。
失智老人的基本比例占到老年人群的10%,而患者主动去检查的不足15%。高发病率和低就诊率形成了可悲的反差。老科协会长陈积芳说,我们不知道哪一天自己的记忆也会损失,不恐惧但去作为,这才是科学的态度。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吴含章说,我们提到失智老人就想到给他们一个定位器,这是多么消极的态度。而“忆不容缓”项目正在积极作为。
项目二:由二军大神经外科医学博士路红社带来的“褥疮上门护理项目”
该项目自2013年在杨浦区开始试点,让病人省钱省力是该项目运作的初衷。
背景介绍:为什么要做褥疮上门护理?不可以去医院换药吗?路医生说,褥疮病人最怕搬动。一周要去换药两次,每次都要两个壮劳力,有的还要从楼上搬到楼下,还不能叫出租车,因为要平躺,去医院排队挂号取药,真的换药也就20分钟,却要折腾半天。最可怕的是有时搬回去上楼放到床上,伤口又开了。病患苦不堪言。从大里说,去医院换药是人力、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上海有6万个褥疮患者,每年每人花销40万,若是改为上门护理,一年11万就够了。
现在路医生他们的服务主要在杨浦区,惠及约50户人家。问及为什么不扩大服务范围,路医生坦言遭遇发展瓶颈:低收费,一百来元的打包费只够换药的基本材料费,上门医生没有一点收入或补贴;尚没有医保,费用再低,病患毕竟要花自己的钱。
老科协会长陈积芳为该项目的爱心感动,说可以采用点对点加网络化结合的方式铺开。当然要推动政策给予扶持,做医保专题研究,还可以采用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给志愿者发放补贴。陈会长在惯有的平缓表达里难抑激情,说老科协也有四五百个退休医生可以投入该项目的部分培训和服务。
广播版请收听东方都市广播(FM89.9/AM792)《为您服务》栏目,每周二、四上午5点首播,下周二、四下午2点重播,或登录老小孩社区www.oldkids.cn获取更多大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