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和架构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你会做些什么?”“你剩下的生命不是三个月而是24小时,你的选择会改变吗?”“你在生命中最后的24小时,只能保留其中三个选择,你会怎样选择呢?”“是不是一定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才能意识到最重要的?”“你觉得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是在上海田家炳中学“共创成长路”德育主题教育展示课上给孩子们思考的命题。“如果我的生命还有三个月,我希望能够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如果只有24小时了,我更希望能跟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因为我的生命是他们给予的。”学生的回答着时让听课的每一位专家感动。教师针对六年级学生在多元选择疑惑和价值判断模糊的难点问题,通过特定的虚拟场景的模拟,让学生通过特定场景的感知和体验,在尝试进行多项选择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人生的重要价值,从而对生命意义有正确的认知。
悦纳与品识
何谓“共创成长路”?“共创成长路”是一种青少年培育计划,也是一种青少年全人(全面发展)发展模式,是华人社会里第一个系统全面的青少年发展计划。课程总设计师香港理工大学石丹理教授和华师大韩晓燕博士表示,“这套大陆版港式课程主要针对初中学生设计,初中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青春期来了,人的独立意识”强烈“觉醒,内心冲突趋强,走向显性,一切处于不稳定中,这个时期的引导是否得当关系重大。这套课程充分考虑了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人一生需要的主要能力,设计了学生发展的7个目标和15种关键能力,强调学生融入课程,很生活很实用。”课程在实施试点中借鉴了港版相关教材的理念和策略,经过本土化和校本化的改造,以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自主参与的形式,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体验、选择、判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在增强德育实效性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中学生自发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学校的管理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分享与辐射
“共创成长路”自2006年起,已在全港二百多所中学推行,至今受惠的学生已达十多万人,是近年来在香港影响较大的德育研究项目。近三年来,在向上海、苏州、常州、扬州等四所田家炳中学进行课程实施试点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上海田家炳中学王曙校长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共创课程实施的示范引领效应,改革学校德育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不断探索提高德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使‘共创’的种子在闸北乃至上海生根、发芽。”目前,上海田家炳中学的这一德语课程已在区域学校产生了较大反响。在2013年5月开展的“闸北教育巡礼”活动中,上海田家炳中学的“共创成长路”作为唯一的德育课程,赢得了上海近50家媒体的特别关注。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