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张葱油饼,需要用到面粉、葱花、猪油、油酥等食材。每天清晨4时,陈师傅夫妻俩便开始着手准备:揉面,洗葱切葱,采购猪油豆油,并将豆油与面粉翻炒,制成黄澄澄香喷喷的油酥。出摊后,夫妇俩只需分工完成摊饼和煎饼的动作。陈师傅的妻子负责摊饼,将面团揪成小段并擀成面饼,之后依次在面饼上放猪油、油酥、葱花,再刷上一层豆油,并将面饼卷起,重新成为一个面团。此后,面团被陈师傅全权接管,将其放到铁板上油煎。陈师傅将面团再一次压成饼状,并不停翻面。待两面煎至金黄后,将饼放入炉子内烘烤,两分钟后取出,一张金黄酥脆的葱油饼便完成了。
陈师傅夫妇俩本是安徽人,六七年前来上海,开始时跟随上海的老师傅学做地道的老上海葱油饼,之后便在这弄堂深处做起了葱油饼生意。陈师傅说,要做出老上海风味的葱油饼,有两个要领,一是在摊饼的阶段,一定要在面饼上放猪油和油酥;二是在煎饼完成后,必须放入炉内烘烤两分钟,将葱油饼在煎饼过程中吸入的大部分油分排出。还有一个要点是在煎饼时不间断的翻面。他说只有不停翻面的饼,才能使整张饼尽可能的均匀受热,保证葱油饼内部熟透的同时,外壳依然酥脆。
来陈师傅的葱油饼铺的顾客,多数是上了年纪的阿伯姆妈,陈师傅说,也许是葱油饼夹带着老上海的独特风味,勾起了他们年轻时的回忆。但在顾客长队中,亦夹杂了不少年轻人。毕竟,代代相传的不只是制作葱油饼的手艺,更是属于上海早餐的口味与习惯。
李一能 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