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尴尬的局面,不知道南昌大学有没有看到高校自我决策与学生权益之间所需面对的共识困境?
按理说,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上,高校的每个举动,应该尽量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遗憾的是,从这一政策的起草到试行,再到最后的执行,充斥其中的始终是一股浓烈的命令口吻。试想,如果学生能充分参与到这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来,那么,这一政策中的许多弊端或许就可以有效规避,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也就可以提前化解。
在面对学生们的一致反对时,该校领导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争议是因为部分师生认识不到位、学校管理部门与学院班级之间衔接不到位。表面上看,这样的回应并没有错,但这种缺乏地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洞话语,并不能平息学生心头的不满,也不能消解他们心中的真正疑问。
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这闹剧中的共识困境,在当下的高校生态里,其实还比较明显。(张剑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