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复旦”二字的来历早有耳闻,“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舜所唱的《卿云歌》,蕴含“日月光辉,长久照耀”之意。一所大学的名字有这样的来历,自然让人十分景仰。
不仅大学名字意味深藏,一些中小学的校名也颇有渊源。
格致中学便是一例。“格致”二字源于《礼记·大学》。“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七字儒家核心思想中的重要环节,所谓“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我有一同学在大学毕业之际送我一本他曾经用过的英文辞典作为纪念,扉页上的题字想必当初是励己的,“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我看了不由得肃然起敬。原来这句话出自袁了凡的《了凡四训·立命》。该同学当时以格致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交大附中。有如此发奋自律的学生,格致中学果然名不虚传。
位育中学的“位育”二字出自《礼记·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长期以来都有学者解释为“天地各得其位,万物自然发育”。而潘光旦先生则把“位育”二字阐发为adaption(适应)和ajustation(调节)。他指出,人一方面是静态地接受自己所处的环境予以积极适应,另一方面积极地调节与环境的关系以成就自己。
有一次我送儿子去静安一师附小参加围棋升级赛,送进教室之后,家长只能在外面苦等。我就四处转悠,在学校门房的窗户上看到一些字因为被通知之类的遮盖而时隐时现,待我琢磨出来,不禁大吃一惊。“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难道就是静安二字的由来吗?回家一查,果然是的。上海的静安区便是以其区内闻名的静安寺命名,而这“静安”二字同样出自《礼记·大学》。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诚哉斯言。怪不得诸葛亮在《诫子书》里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被历代仁人志士引为箴言。此诚君子完善自我,实现其非凡抱负之不二法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