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题目,无意自夸老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是说她对我无节制地买书积习的埋怨和生气。
我胡乱买书的习惯,从小就养成。旧居邻近上海老城隍庙,当时荷花池畔的环龙桥旁尽是旧书摊,“群玉楼书场”附近还有一家专卖线装书的铺子。大人奖励我考进了市立中学(相当于今天的市重点中学),恩准每月可领零用钱若干,于是有了买书、看戏和听书之款。上学路经福州路后面的昭通路,那是一个旧书摊林立的“立读”(站着翻阅)购书的好去处。就这样,陆续买进了一些新旧书刊,藏在我睡觉的小阁楼肥皂箱里,几年下来,居然有好几箱。板箱权且充书柜,阁楼成了读书房,任性买书,贪婪读书,颇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感。
参加工作后,袋里的余钱多了,藏书的数量也就与日俱增,越积越多。孰料“文革”一来,皆成“四旧”,只得忍痛处理掉,结果丧失殆尽。想起梁武帝一句无奈的名言:“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不禁让人黯然伤神。
结束光棍生涯,娶了娘子添了娃。稍后,又换了工作,告别讲台进了出版单位,滥竽编辑之职。出于工作需要,给自己买书找到了一个极好的理由,几年下来,寒舍破书居然已经数以千计。开始,老伴非常理解和宽容,认为图书对一个“爬格子”者和“为人作嫁衣”的“文字裁縫”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恩物,省衣节食地助我购书。后来,慢慢发觉不对劲,图书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越拖越多,而且见我放书进屋时小心翼翼,躲躲闪闪,这才数落起来:“有的书买了又买(指我买了复本),有的书买了又不看,放着积灰……”
退休以后,搬了新居,我庆幸有了一间小书房。照理说,这些书应该“得其所哉”,有了好去处。然而,因我贪多务得,欲罢不能,区区斗室,早已书满为患。结果地上堆积着、壁橱内挤满着、客厅里摆放着、阳台柜子中占据着,还时不时地从网上购书。先是用出版社朋友送的来打掩护,久而久之还是“穿帮”了,因为我常常掏钱付书款给快递员。老伴终于来火了,生气地说:“走进你的小书房,一股陈宿气,外面天气雾霾,屋里旧书气味冲鼻,对你身体有害无益。”我自知理亏,不该让图书“疯长”,与人抢地。想想老伴对书卷生气,也是一种真情流露。女儿闻知我们为了图书产生不快,特地送来一台新技术的室内空气净化除尘器,让我放在书房内驱除异味与灰尘。
静下来想想,喜欢任何东西都得注意个“度”,过之犹不及。我想起了一幅漫画,画上有位老汉在堆满书的房间里找书,题曰:“书到用时方恨多。”与我何其相似乃尔,也难怪老妻要生“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