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联相赠双佳偶
江更生
  江更生

  年逾九旬的诗坛耆宿、翻译家陈以鸿先生,精神矍铄,思清笔健。老人出身于江苏江阴书香门第,祖父为前清进士,父亲陈文无(名名珂,字季鸣)为诗人兼书法家,被“补白大王”郑逸梅誉为“铁线篆圣手”。他幼受庭训,始学诗词,继而经表伯周企言(名葆贻,周有光先生的尊翁)启蒙习诗,后进入交通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沪校,在唐文治、王蘧常、朱大可、何芸孙等众多国学名师的教导下,诗文精进,并“旁及联语诗钟(一种诗形的文字游戏)之属”。他兴趣广泛,曾有诗句“伴我馀生唯七事:谜诗联译戏藏书”述及,说其退休生活七件事:灯谜、诗词、楹联、翻译、戏剧及评弹、收藏(戏曲说明书暨戏票)和书法。

  老先生雅擅制作楹联,他的两本“诗文联谜编年集”《雕虫十二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和《续雕虫十二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里有着为数不少的佳构妙撰。笔者尤其喜爱他赠给评弹艺人的嵌藏嘉名之联,因为这些对联既凝聚了作者的慧心巧思,又转达了一位“书迷”与奏艺者的深情厚意,同时还展示了陈氏铁线篆的法书风韵,因为每副联语老人都亲笔挥毫书赠。

  评弹界有两对引为佳话的梁孟,双方的丈夫既为兄弟又是连襟,妻子则是姐妹兼妯娌。一对是陈平宇与秦锦雯,另一对是陈镜宇与秦锦蓉。赠平宇伉俪的联语为:“平章技艺惊天宇,锦绣词华灿晓雯。”并有小引曰:“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州评弹团陈平宇、秦锦雯伉俪,以大学文化程度弃学从艺,当世殊不多见。二人说唱俱臻上乘,台风端正,且注意寓教于乐,可称高台教化之典型。”两位自小受家长熏染,喜爱评弹,于上世纪50年代曾拜“祥调”(亦称“朱调”)著名艺人朱耀祥为师,学说“龙凤书”(即《玉夔龙》与《描金凤》),并因戚谊,获昆曲大师徐凌云指导手面、脚色、白口等,书艺猛晋。陈平宇曾肄业于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故文化素养颇高,擅编能改,晚年自编的长篇《血腥九龙冠》《沈万三》《赛金花》及短篇小品弹词等,深受听众欣赏。联句的首末二字巧嵌“平宇、锦雯”大名,而联中的“平章技艺”及“锦绣词华”则是对他们创编献演新书的褒扬和称赞。镜宇夫妇获赠的联语为:“镜泊雄姿耀寰宇,锦江秀色著芙蓉。”(首末字分嵌“镜宇、锦蓉”)。先以风景优美的黑龙江名胜镜泊湖赞语为上联,继用四川成都府河锦江之秀色为下联,成都,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又称“芙蓉城”,借景喻人,甚为得体。因为这一对艺人,曾经双双拜在上海评弹团著名老艺人朱介生门下,堪称得意高足。陈镜宇形象潇洒,说表清脱,嗓音浏亮,小嗓尤佳,擅唱“杨(振雄)调”、“夏(荷生)调”及“严(雪亭)调”等。秦锦蓉是上海评弹团1960年第一届随团学员中的高材生,与胡国梁、江肇焜、沈世华、崔秀华等均为同窗学友,跟随朱介生学艺多年,幼功底子好,擅唱“俞调”、“丽调”等。两人擅说传统书《四香缘》《落金扇》及《双珠凤》等,还创作过长篇弹词《乾隆与香香》等。传人有马志伟、袁仁玲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聚焦
   第B04版:样本/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2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蓦然入黑瞳
巧联相赠双佳偶
春消息(中国画)
唤取春来同住
灯味斋吟草
一枝独秀传风雅
爱的钥匙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巧联相赠双佳偶 2015-02-28 2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