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是古人最早驯化的家畜,因此羊自然成了养生之食,“食”与“羊”就构成“养”(養)。以后意义延伸开去,就有了育养、培养、滋养、调养、保养、修养、涵养、抚养……《孟子》中多有论述“养”的名句:“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关于中国文化精神,无论待物还是待人,要义就是一个“养”字。
养生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宋代诗人陆游(寿命为85岁)就是一个养生家,他说得好:“致一功夫在存养。”所谓存养,即“寓养于生”,就是要维护好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管子》曰:“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这里说的“时”(应时)、“节”(节制)、“适”(适应)三个字,正是生命科学的精辟概括。《养生杂录》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生,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形。”这个“六养”健康要诀,充分调节了身体的功能,既有人天相和,又有动静结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