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品种有适应的区域,两优0293品种按照正常年景算,在江淮地区包括安徽是适宜的,但是这一品种在品种审定过程当中,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对稻瘟病的抗性比较差,正好去年年景相对比较特殊,所以把它抗性不足问题就显露出来了。”张桃林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介绍,发展超级稻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对超级稻的要求是高产、优质、高效、有抗性。对于超级稻的评估,既要看产量、效益,也要看它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对病虫草害的抗性以及品质等。
“现在超级稻在研究发展过程当中,品种本身也是在不断改进,有些品种可能某一个性状好,比如说产量高,但是抗性不好。我们现在需要培育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品种。我们对品种的审定,是适合一个特定的区域,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就能发挥作用,但是可能到了另外一个区域,它的不足方面就会出来,比如说抗性差了,放到这个区域就不行。”张桃林表示,今后要加强品种的适应性评估。
相关链接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不容乐观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14日表示,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局部有所好转,但一些地方问题比较突出,且有加剧趋势。
张桃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今后国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介绍,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在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农业畜禽粪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张桃林以禽畜养殖为例介绍,禽畜粪便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我国现饲养生猪量为12亿头,每年出栏7亿头左右,在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较快的背景下,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就会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张桃林表示,今后我国将围绕节水农业、化肥农药使用规模控制、养殖污染防治、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秸秆资源化利用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六方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即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据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