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访画家陈逸鸣
~~~——访画家陈逸鸣
~~~——访画家陈逸鸣
~~~——访画家陈逸鸣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兄弟画风似像非像
——访画家陈逸鸣
林明杰
■ 林明杰摄于陈逸鸣《红尘·梦乡》画展
  陈逸鸣画展《红尘·梦乡》昨晚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开幕。这一天也恰是其胞兄陈逸飞70冥寿的日子。“辰光过得真快,我阿哥已经走了10年了。”陈逸鸣一口糯糯的上海话,像极了陈逸飞。陈逸鸣笔下穿着旗袍的东方美女,粗看也颇似陈逸飞的画风。“阿拉同胞手足,从小又跟他画画,自然而然就像了。”

  然而细察之,这兄弟俩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陈逸鸣比陈逸飞“耿”。待人接物他虽然也似其兄礼数周到,但性格较直率,爱憎分明,不甚耐烦过多社交周旋。这种“耿”在他的画上也表现出来。

  这次他的画展作品分为“红尘”“梦乡”两个部分。“红尘”画的多是美女,穿着旗袍的,或是不穿的。其中最具他个人特色的一个系列表现了闺中情侣的“私人空间”。这样坦率表现男女之情,有别于陈逸飞的含蓄。陈逸鸣说:“艺术就应该是对人性的真诚表达。”

  而“梦乡”部分则更明显异于陈逸飞,是陈逸鸣近年来独自进行的艺术探索。对付这些纸本丙烯风景画,陈逸鸣益发呈现了自己率真爽直的性格,他首先大刀阔斧地打底色,像是充满激情的抽象画,然后慢慢形成景象,或是水乡,或是莲塘,或是都市……而当这些景象形成后,他又大胆施加“破坏”,用笔或刮刀进行刮擦,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变幻莫测,豪放中蕴藏着细腻,简约中透露出丰富。

  画画,过去对陈逸鸣来说,可能较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个人爱好,反正前面有陈逸飞撑着。陈逸飞走后,他越来越被推到了前台。“过去,我有时候挺怕我阿哥批评我的画,但他走后我却必须独自画下去,再也没有他可以商量。可是,我始终感受到他的力量和他的爱。”

  他说,陈逸飞最爱上海,他所开拓的大美术、大视觉的事业,初衷就是想让这座他挚爱的城市变得更美,不但建筑美,环境美,人也要美起来,向世界充分展示她的魅力。他希望自己在绘画上继续其兄未竟的美的事业。这些年来,陈逸鸣在上海美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非但由于他的绘画造诣日臻精湛,还由于他热心艺术公益事业,团结同行,凝聚起一股艺术力量。沪上具有影响的“亦师亦友”系列画展以及新民晚报主办的《向莫奈致敬——沪上名家睡莲画展》等,都有他的精彩作品和他无私的热心奉献。“民族的审美素质是需要千秋万代积累的,阿拉这座城市的美的事业也需要大家一道来推动!”

  本报记者 林明杰  (本报香港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0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2版:招生热点/新民教育
   第B13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4版:校园巡礼/新民教育
   第B15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6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大购网专版
   第B20版:广告
全球“货币”发源于上海奉贤?
兄弟画风似像非像
5家剧场成“示范”“两个标准”树标杆
上戏有戏暨小剧场戏剧展演将举行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8兄弟画风似像非像 2015-04-15 2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