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项工程,常常被人忽视。但其影响力,感召力,有时却超过任何一个庞大的重工体系。形象的打造,往往是可以指鹿为马的。
她可以是玉女,也可以是欲女。他可以是猛汉,也可以是暖男。这全都视其背后的团队,有着怎样的视角,试图接近何种人群。除了明星,政客们也离不开形象团队。说到底,他们也是需要面具的一群人。
许多人都在为希拉里的参选叫好。“女性的胜利”,类似的口号被喊得响亮。她将塑造怎样一种形象角逐这一轮驴象之争呢?克里斯蒂娜·舍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操控”这些政坛大腕的人。舍克是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前助理。她曾选读了一门关于画家卡纳瓦乔的课程。这位意大利画家常常让基督赤着脚,把他描绘成普通人。这门课给了舍克很多启发。所以她会鼓励米歇尔去廉价的TARGET百货购物,在晚间秀节目中秀平民小舞,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担任嘉宾。舍克把奥巴马夫人的公众形象塑造为平易近人的普通女性。至少现在看上去,效果不错。
舍克面临着生平最艰巨的挑战,帮助另一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成为女总统。后者将45岁的舍克选入了自己的联络团队。这是希拉里第二次参加总统竞选。上一次,克林顿夫人的顾问们认为,她应该强调自己的力量和经验,而不是温和的一面。很多专家说,正是这个战略决策导致希拉里在2008年的预选中输给了奥巴马。或许在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希拉里在美食频道中谈论与友人外出就餐的食物选择,或者看到她在健康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瑜伽练习。形象工程,即将启动。
人的面貌与形象,很难时时统一起来。即便普通人,在不同的环境也会展示不同的应对,更何况是政客们。你希望以什么样的面孔出现不要紧,你希望成功说服某些人获得支持也不紧要,人们关注的是你的实干与努力,是否一如当初承诺。否则再牢固的形象工程也会崩塌,跃入脑海的或许是某张面孔,但深入人心的一定是真材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