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庙街道第一轮小区绿地改造带来的新气象。
老小区绿化改造
张庙街道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有面积约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曾经被作为“样板”的工人新村渐现“老态”。2014年,张庙街道决定对现有居民区绿地实施扩容、更新、提升,确定自行出资860万元,年内先期实施泗塘四村、七村、通河二村、四村等7块绿地改造。
先拆违建再种树
泗塘七村属于动迁房基地,现有居民3600户。小区原有配套设施、绿化养护状况在街道中相对滞后。另外,小区中心绿地周边,存有不少居民违法搭建的棚舍,部分居民随意遛狗、“空中抛物”,加上拾荒人员在此堆放垃圾等,居民们意见纷纷。
为此,街道将该小区列为首个绿地改造地块。街道市政科与小区居委等商量后,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流程——首先提前进行公示,做到家喻户晓,随后拿出绿化公司设计的施工图进行展示,增加居民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居委、物业、楼组长、党员志愿者一起上门,对违法搭建居民进行反复劝说,逐一“啃下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最终拆除了30来间400平方米违法搭建。
经过约半年的施工改造,泗塘七村小区普遍种上了香樟、朴树、红枫、黄杨、桂花等更具观赏性的高档树木,居民们反映“养眼养心”。
第二轮改造再起步
今年春节前夕,张庙街道首轮7个小区的绿地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居民们叫好。作为自始至终参与了所在小区绿地改造工程的热心人,通河二村业委会主任蒋彩英阿姨与居民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次绿地改造工程既实在又细致。施工中,街道市政科和施工单位随时听取居民意见,及时改进,比如绿地中增加了凳子数量,其中有木头的,有大理石的,还有镶嵌式的;遮阴建筑中,既有古色古香的凉亭,也有现代式样的爬藤类植物架;另外,绿地中还增加了不少花科类树木,小区更像一座花园!”
目前,张庙街道已制定出涉及4个小区的第二轮绿地改造规划,投资约600万元,总面积15000平方米。街道党工委书记须华威表示,居民的满意是我们继续搞好这项工程的最大动力。
特约通讯员 赵荣发
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