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杨浦区推进家校互动,营造生命教育氛围——~~~
杨浦区推进家校互动,营造生命教育氛围——~~~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区推进家校互动,营造生命教育氛围——
教孩子爱生命是给他最好的呵护
易蓉
■ 陪伴并爱护小动物,孩子更能体会到责任感 本版供图 IC
  本报记者 易蓉

  你知道孩子要好的小伙伴有几个,分别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孩子有些不自信是为什么吗?你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正经历朦胧的异性好感吗?孩子愿意主动跟你一起分享心里话吗?……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生理的变化,对自己的认知、交往的能力、生命的意识、生涯的规划等都将影响他的心智发展。而这些生命素养的培养,很难单独在校园或课堂中完成,需要在家庭的环境中一同塑造。上周,杨浦区召开学校生命教育区域试点推进会,推进生命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生命教育实践与研训、生命教育家庭指导等建设项目。

  三成左右家长 

  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乎孩子成长的根基,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其内容不仅包括医学或生物学内涵,还涉及生存、安全、性别、价值、尊严、审美等等。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在学校的8小时不是全部,作为教育起点的家庭更应该在亲子的沟通、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滋养生命的活力。

  但在杨浦区进行的一项调研中却发现,41.84%的小学生家长未听说过生命教育,高中生家长未听过的比例达39%;超过15%的家长认为生命教育可有可无,10%的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有用性表示说不清楚;仅有21%初中家长能经常在家庭教育中贯穿生命教育,小学和高中家长的这一比例也仅为31%和33%。

  针对现状,杨浦区在各校开展家庭教育的探索基础上,开始推进区域体制机制。今年,杨浦以“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牵引,构建区、街镇、学校三级指导网络,研发“家长学校”课程、师资、指导手册等内容,打破教育内部单一循环的模式。此外,杨浦区还计划完成区域学校生命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青春期的困扰

  别忽视微妙变化

  “孩子:你十四岁了,在同学之间互相有好感都敢以‘老公老婆’相称的时候,我得这样告诉你:宝贝,别急哦。”杨浦区辽阳中学的一位家长在给女儿的一封信里写道:“现在谈恋爱,就如同把自己挂在一棵小树上,小树的树枝可不结实,不一定能挂得住你,挂不住,就两个人一起摔到地上,弄得一身伤痕累累。”这位家长还与女儿分享了居里夫人少年时的恋爱苦恼,她如何用意志摆脱了年少时无疾而终的热恋,并在追求科学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理想伴侣共同做出伟大贡献并获得幸福。

  进入中学,正是孩子生理发育、性意识刚刚萌动、意识到两性差异、开始关注异性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生理的变化影响着少年们的情绪。可是这一些青春期的话题,多数孩子不敢也不愿意和“大人”分享独自苦恼,而孩子内心的微妙变化也常常被家长忽视。这篇“给女儿的一封信”刊载于辽阳中学的校刊《家校纵横》,一些家长与孩子倾诉的心里话通过这一载体分享给了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而这一沟通的平台,正是作为家庭教育联合研训基地校的辽阳中学的一项探索。

  改变交流方式

  搭建平台齐分享

  辽阳中学副书记葛琛静介绍,学校曾对200名学生、200名家长和100名教师的问卷中发现,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家庭更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家长对学校的事务、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知之甚少,难以与学校教育同步配合;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是家长会,但教师与家长很难在这样一种单一形式中深入交流,往往只有学生“有状况”时才会个别找家长;此外,教师与家长之间互不信任,教育目标不一致,对孩子的成长形成了“扭力”。

  针对现状,辽阳中学研究改善家校合作教育的对策。“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关系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不清楚孩子在校表现和心理变化,但家庭教育必须在家庭完成,学校应该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与学校‘同向’,配合学校教育。”葛琛静说。为此,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根据学生性别和个性分别召开家长会、家校互访制度建立及与家长和学生一同编辑校刊等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多年来,校刊《家校纵横》已经成为家长和学生都喜爱的沟通互动平台。除了校园日常活动的信息、优秀学生“光荣榜”以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许多“心里话”都会在平台上交流,教师还根据不同的主题主持家长分享家庭教育心得,摘录和推荐家庭教育著作中的理念和技巧,学生关于成长的文章也会在这一平台分享。 

  开发特色读本

  与“牛牛”同步成长

  在杨浦小学分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小明星“牛牛”,他不仅是全校学生的好伙伴,更是家长们的“好帮手”。牛牛是一个虚拟的小学生,经历了刚上学时的不适应、成长中的不自信等等。为了寻找家校互动的载体,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杨浦小学分校编撰了家庭教育百问读本《牛牛上学记》《牛牛戴领巾》《十岁生日》等,依照小学生成长的过程,牛牛“同步成长”,呈现幼小衔接板块、低年级板块、中年级板块、高年级板块以及小初衔接板块中学习适应、习惯养成、兴趣培养、社会交往、心理适应及亲子沟通等内容。读本以图文并茂故事叙事的方式,既是学生要看的生动读物,也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教材。

  “今年牛牛‘10岁了’,他和学生一起长大,已经‘读’3年级,我们的读本也出到了第三册。”杨浦小学分校校长马燕婷介绍,每年的暑假,学校的教师都会带着故事、带着问题走进家庭,送教上门、送书上门,老师们引导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在学校的引导下,杨浦小学分校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倡导“亲子共读”,鼓励家长每天花十分钟陪伴孩子阅读。“我们的学生中,有60%来自外劳务工人员家庭,许多家长忙于生计而疏于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在家里甚至连个专门固定的学习区域都没有。”马燕婷说,“但我们相信,每位父母都是向善的,本质都是爱子女的。因此,通过牛牛身上一些普通平淡的小事,展现故事背后的典型情景。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他们的教育理念或遭遇的困惑,家长都能找到‘影子’。哪怕只是10分钟的阅读陪伴,建立了亲子沟通的机会,能让家长渐渐关注勇敢、责任、坚韧、尊重与爱等孩子成长命题,还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关于城市生活、学习规范、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读本,学校还开展家长进课堂、开放日等形式,班主任通过配合读本的《微型课堂讲义》指导家长,实实在在帮助家长解决一些教育问题。“一个孩子家里发生了真实的变化:爸爸妈妈照着书里的故事给孩子布置了一个小书桌,有收纳箱、有台灯、有小闹钟,孩子在学校组织的亲子共读的分享会上表达了他的感动和对爸爸妈妈的感激。”马燕婷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0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2版:招生热点/新民教育
   第B13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4版:校园巡礼/新民教育
   第B15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6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大购网专版
   第B20版:广告
教孩子爱生命是给他最好的呵护
为家庭“创新风暴”点赞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5教孩子爱生命是给他最好的呵护 2015-04-15 2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