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迁入新址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来说,一个崭新的未来已经到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根据上海师范大学与浦东新区政府签署的共建协议,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迁入了徐浦大桥脚下、位于浦东三林地区的新校区。与此同时,一项新的学生生涯导航计划、一批设施设备先进的创新实验室、一连串高校合作项目,也即将为学生带来不同以往的求学体验。
“高中的任务,尤其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应对高考,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到今后10年、20年职业和生活的方向。”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一平说。
生涯导航
为未来找到方向
进校不久,上师大附中的高一学生就接受了一项由专业机构带来的职业性格测评。校科研室主任徐明介绍,这项测评,将为一项为期三年的学生生涯规划拉开序幕。
“生涯规划绝不等于‘投机’,想怎么在‘3+3’的高考中获得高分。”徐明说,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兴趣和志向所在,兼并顾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需求。学业与生涯规划课程聚焦升学、择业、健康、理财等四个板块。以四大板块之一的理财板块为例,如今,上海正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然而在现有国内课程体系中,金融知识和技能很少涉及。上师大附中的金融初步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债券、期货、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的金融理财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理财观和消费观,形成良好的财富判断能力、理财能力以及健康的人生幸福观和追求意识,培养学生判断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灵活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根据规划,学业与生涯规划课程将贯穿高一高二共四个学期,每学期各有侧重:
高一第一学期:通过职业测评,让学生认识自我。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人格类型,该人格类型匹配的职业,该职业类型对应的高校招生专业。学生多则可以找到40余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少则10余个。
高一第二学期: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收看大学专业课程概览,学校为学生开列专业匹配书籍,提供专家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专业的社会意义和学科价值,提升对专业的认识,确定主攻方向,将有意向的专业选择缩小到一定范围。
高一升高二暑假:学校将引入高校资源、社会专业人士资源,和企事业行业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以进一步明确自我判断与专业的匹配度,确定“+3”科目。
高二第一学期:学生通过对专业的初步体验了解、专业书籍的阅读,再次确定主攻专业的方向。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拓宽视野,提出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培养社会调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二第二学期:指导学生基于此前已经进行的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经历等撰写自我陈述,加深对专业和自我的认识,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客观理性地进行自我分析,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为高三参与高校的择优选拔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7大中心
点亮创新之光
“健全人格+现代素养”,这是上师大附中的育人目标。根据学校《“十二五”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上师大附中将打造科学研究中心、职业体验中心、国际语言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公益实践中心、运动健身中心、艺术文化中心等7大学习实践中心,升级课程体系,点燃学生内心的创新之光。
● 科学研究中心
培养跨学科能力
3年前,上师大附中从英国引入剑桥科学实验课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寻找答案。通过对中英课程实验的对比与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
作为本市天文特色学校,上师大附中也将在新的校园建起天文馆,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观测天文的基本方法,满足其对宇宙的兴趣,更让学生学会以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提高科学创新素养。
物理中的数学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化学与化工、水环境科学实验……这些看似相互无关的科目,今后都有可能被重新整合,形成“跨学科”课题,让学生掌握现代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关注科技发展前沿的意识,提升学生科技为生活服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作为高校附属中学,上师大附中也将继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将更多高校资源和专业机构引入校园。学校计划与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合作,设计校本“慕课”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实现思维可视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实现课堂翻转。在水环境检测实验室,上师大生环学院的专家将带领学生开展环保课题研究。校园一隅,由第二工业大学打造的数控机床车间将为普通的劳技课堂增加高科技含量。在和世界知名拼装玩具K’Nex合作的创新实验室内,物理组教师带领高中生们“玩”得不亦乐乎。突破传统教与学的界限,师生合作研究齿轮传统、链传动、滑轮杠杆、灯泡功率实验等有趣的任务,开展工程技术创新实验。体会失败的沮丧,也感受成功的喜悦,分享团队合作经验。
● 职业体验中心
开辟科技景观路线
在上师大附中,特色课程“景观文化课”已经有近30年历史,也几乎成为每一届学生高中生涯最难忘的回忆。这场文化之旅不同于一般的春秋游,老师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根据景点的文化历史背景,搜集景点相关材料,带着问题去现场踏访。出行前,学校会组织相关学科老师为同学们举行专题讲座。回校后,同学们必须合作完成小论文。严一平介绍,如今,学校也将为“景观文化课”在人文领域之外,注入更多理科元素,开辟“科技景观”新线路。学校计划和上海科技馆合作,一方面,将科技馆专家请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另一方面,也将组织学生带着探究课题,去科技馆探寻答案。学校毗邻漕河泾开发区,利用地缘优势,学校也将通过校企合作,带领学生预览职业前景。
● 运动健身中心
每个学生掌握一门运动技能
从总面积不足30亩的徐汇老校区,搬迁至面积超过160亩的闵行新校区,学生们的活动空间扩大约5倍。而在校长严一平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在于,学生的运动场地有了充足的保证,“每名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将不再仅仅是梦想。
体育专项化改革在上师大附中启动,调整体育课时,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专项化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在篮球场和标准化足球场上驰骋,上师大附中与毗邻校园的高尔夫球场开展合作,为高一学生提供高尔夫球普及训练,学运动技能,也学礼仪规范。
上师大附中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以“发展教育——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办学思想,追求“轻负担、高效能”。学校是上海市创新素养配培育实验项目26所基地学校之一,多名学生顺利进入名校自招直通车计划。学校在艺体教育创出特色,校管乐队是上海市优秀学生艺术团,校女子手球队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中学生女子手球冠军。
校区地址:
浦星公路388号,近轨道交通8号线
电话:58395328
网址:www.fz.s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