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路难行”、“车难停”的现状?从建设改造周边路网,到打造公交微枢纽、上线“乐行杨浦”公众号等智能化建设,记者日前从杨浦区建交委了解到,未来3到5年,江湾五角场地区将建成“交通示范区”,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路网建设
缓解五角场道路压力
“中环线横穿五角场中心腹地,北部的淞沪路也得到拓宽,近年来五角场的可达性大大提高,但是交通拥堵情况始终没有解决。”杨浦区建交委主任赵阳用“矛盾凸显”来描述五角场地区的道路压力。
怎么办?打通经脉,建设路网。赵阳介绍,在规划中,首先要分离五角场的过境交通,今年杨浦区将在中环东侧新建下闸道,缓解西侧拥堵现象。而在区域路网方面,部分周边道路将拓宽为3到4车道,为五角场核心区形成畅通的保护壳。
同时,加快建设周边高架路,打通断头路。淞沪路三门路Y形下立交今年开工建设。原本“断头”的殷高路、殷行路将在上半年对接宝山区,使得殷行地区的居民不必经过五角场就能从外围开车进入市中心。
巧妙引流
发掘地下空间潜力
开车进入五角场地区,就能看到一块块电子牌上显示的实时停车信息,周边商场还剩多少停车位一目了然。这套新型的智能道路停车行车诱导系统能够帮助车辆提前分流,减缓拥堵。而在地下,一场有关于停车引流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中。
在淞沪路的地下,一条全长487米的地下商业街从政学路开始,一路延伸到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道路两边共有14个出口,通往创智天地、江湾体育场、中环国际大厦以及公交枢纽等,今年7月投入使用。
“五角场核心区的停车位供不应求,而创智天地等周边地区的停车位却白白空着,不少车主都不愿意多走一段路,把车停远一点。”赵阳说,为了避免忙闲不均,杨浦区尝试开发地下空间,连通五角场核心区和周边区域,通过扩大商圈的方式,吸引市民把车停得远一些,再笃悠悠地逛回来。
智能化管理
微枢纽“一站式服务”
在此次“示范区”改造中,五角场和新江湾城地区,将建立42个公交“微枢纽”,今年将在五角场率先启用7到10个。赵阳告诉记者,“微枢纽”将为步行、轨交、公交车、出租车等不同需求提供信息,“只要找到这个枢纽,就能快速离开五角场”。
“‘微枢纽’既是公交站点,换乘点,也是出租车扬招点,未来我们会安装‘一键叫车’系统。同时也是周边交通信息的发布源。”赵阳表示,除了公交车到站时间会在电子屏上显示,还会印有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知道目前所处位置,周边有哪些地标场所,各条交通线路通往何处以及换乘站点等。
智能化管理可不止“微枢纽”一招。今年3月刚刚启用的杨浦区交通管理中心不仅建立了智能平台,实时显示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停车情况,同时还推出“乐行杨浦”微信公众号,其内部版今天上线测试。记者看到,用户可以从此获得路况信息、停车诱导、公交换乘、慢行交通等多项服务。杨浦区交通管理中心书记曾惠峰透露,该公众号将在4月下旬正式上线,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交通便利”。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