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这种心理感受是平淡的现实生活中很难碰到的,所以,在冷雨敲窗的夜晚,安全地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读一本恐怖小说,是一种娱乐。据统计,在通俗小说排行榜上,恐怖小说总是名列前茅。
写恐怖小说的作家很多,什么是恐怖?怎样才能引起恐怖心理?不同作家的不同理解总在作品里体现出来。在书店里翻找这类小说时,总是有很多失望,往往看几行,就放弃了。
所以当我毫不犹豫买下英国女作家苏珊·希尔的《黑衣女人》时,顿时明白这是为什么。举个例子,喜欢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波罗,却不喜欢电视剧系列中的波罗,因为前者是作为游客的身份出场,而不是一出来就端着个侦探的架子。
这本书,正是以那平静的,日常的,与恐怖完全无关的开头吸引了我。有了切近感,我才关心这个故事。
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圣诞节之夜,快乐、祥和的气氛,使主人公第一次鼓起勇气回忆和记录二十年前去鳗鱼潭庄园的经历。二十年前,他还是刚出道的青年律师,一次受事务所委托去一位去世的太太家里整理她遗留的文件,那是一座矗立在沼泽地中的名叫鳗鱼潭庄园的老宅,每天只有河水落潮沼泽地中的小路露出来时,才能通行。青年律师以轻松的心情启程,却随着目的地的接近越来越不安。为什么谈到鳗鱼潭庄园人们就噤口色变?为什么老板交代任务时神情异常?为什么马车夫不肯在庄园多待一分钟?那荒凉诡异的庄园,黏稠浓厚的大片大片雾霾,沼泽地传来的拉轻便车的小马的长啸,老宅里那间打不开门的屋子,充分的层层铺垫,将鳗鱼潭庄园的神秘、诡异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祥的预感,浓厚的不安,从心的深处一阵阵冷出来。作家营造氛围的功力非凡,让人体会到,恐怖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预感马上要发生却不知会发生什么的感觉。
将一张脸描绘得再狰狞也不可怕,因为面目清楚。
青年律师从轻松到不安到恐惧到决心揭开老宅秘密,最后失去妻子和孩子,二十年后终于驱除内心魔鬼勇敢面对往事写下故事……细致曲折的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融为一体,加上第一人称的视角,有超强的真实感,切近感,发生的一切都如亲眼所见,心情也不受控制地起起伏伏,时时忘我。流畅优美的译文,为故事增添文学魅力。
恐怖小说内容不外诡异,不正常,和灵异,鬼神,是超现实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充分有力的铺垫等,属于文学手段,恐怖小说的难度大概在将两者结合,用现实主义手段写假想的故事,目的是将假的写成“真的”,令人信服才会投入。从这角度讲,写出真正让人恐怖的故事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