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代人年轻时雄心壮志不少,因为受社会原因受条件限制,也因为忙于工作,有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理想”一直想等到退休后去做,比如我平日爱买书,大部分图书被太太归为“束之高阁”却没怎么翻阅的,私下认为60岁后有的是阅读时间;又如我爱好音乐,特别钟情重唱、合唱,多年来收集了几百张原版唱片,但大都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赏析,仅发表过几篇评介短文,于是,心里总想:别急,“重头戏”还在后面呢。
三年前,我从忙碌的企业管理第一线退了下来,踌躇满志地要实现自己愿望。然而,天不遂人意:先是耳鸣,整天如处树林听蝉鸣不已,继而确诊为神经性耳聋,听力急剧下降,无奈之下配了助听器。面对着我精心整理并编有详细目录的一箱箱CD,却不能精微细致地品味,这种打击和无奈,让我一时难以接受。我抱怨过,灰心丧气过,甚至产生自暴自弃感。
不过,在家人和朋友的劝慰下,心境渐渐得以平复。我对照贝多芬在失聪后仍“扼住命运的咽喉”,勇于掌握自我命运的顽强精神,决心另起炉灶,重新根据自身条件,做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对原本醉心的重唱艺术,我再要精到评论和深入研究已几乎不可能,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就结合文学爱好的优势和年轻时曾投身国防建设的经历,走民间口述历史之路。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组织老厂职工回忆当年三线情景,收集史料和照片,最终编辑出版了厚厚两本《我们人民厂——江西“小三线”9333厂实录》,成为专家所肯定的研究“小三线”建设的“全国范围第一本正式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