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窗前搭起“围墙”
家住一楼的张阿姨,窗口正对着停车场,汽车尾气通过窗户“喷”进屋内,“前窗汽车排尾气,我就算在后面的厨房间也能闻到。”被喷得“头晕脑涨”。而更“惊悚”的是,窗前的小汽车还经常倒车“过度”,不仅碾压进了窗前的绿化隔离带,还直逼窗口,将晾衣架、防盗窗撞坏,“每次车子‘轰’一下撞到窗前,我就担心车子会撞进家里。”
邻居朱先生的境遇和她相同,他们曾多次向居委、物业反映情况,居委、物业也多次修复和告知,但效果不甚理想。无奈之下,张阿姨和邻居朱先生就在窗前砌了一面“隔离墙”来“堵气”、防撞——用铁布、竹篱笆、碎玻璃等建筑垃圾把窗前围得严严实实。但这样一来,脏乱的违法搭建与小区内整洁的环境格格不入,十分扎眼。
解忧:“多元共治”破题
记者走访后发现,张阿姨和邻居朱先生住的这幢楼,建于2007年,但该楼设计时朝南无天井,窗户正对停车场。尤其是张阿姨和邻居朱先生家的窗户,离停车场最近距离不超出2米。倒车稍有不慎,车尾就会与后面的防盗窗“亲密接触”。
居委季主任表示,如果这块地方不让停车,会损害其他居民的利益。
为此,社区管理办(原城管科)会同城管中队、房办、市容所等,和居委、物业多方共同“会诊”。最了解小区情况的居委主任季蓉首先提出“药方”:防撞杆、隔离栏及绿化带。防撞杆可以防汽车倒车“过度”,隔离栏阻挡汽车尾气,而绿化带则可还原整洁的环境。小区业委会同意从物业维修基金里拿出一部分维修资金,让季蓉感动的是,张阿姨和朱先生也主动拿出了一部分钱用以修缮。
近日,在社区管理办、物业、城管、综治、房管等单位的联合组织下,社区居民、志愿者们一起手把手,将“隔离墙”拆除,清理工作持续到晚上9时,还原了小区的整洁环境。张阿姨对记者说:“现在多年来的问题解决了,感谢街道、居委和物业为民解忧。”
通讯员 沈春琛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