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深处,飘来阵阵口哨声。其音闲适优雅,悠扬动听。吹罢一曲《青藏高原》,又吹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于好奇,我走进那片树林。但见吹者是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红衫绿裤,一身健美装束。他面对挂在树上的歌谱,翻一张,吹一曲,吹一曲,翻一张,自娱自乐,好不自在。我于是找在旁的一块景观石坐下,欣赏他的“独奏”。
挂在树上的歌谱有厚厚一沓,大多是经典老歌。吹到激扬的革命歌曲时,犹如高山流水,浪击飞瀑,华丽高亢,使人精神振奋;吹到抒情歌曲或各地民歌时,舒缓迷蒙,柔美流畅,似春风拂面,听后浮躁消隐,烦恼全抛。
那天我又去听他吹,没想到,他竟拉出一条两米多长的横幅,上面写着“无声的强音——口笛独奏音乐会”,一下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游客。人们疑惑,既然是音乐会,怎么没有乐器,又不见音响设备,这音乐会该怎么开呀?却见老人从容地翻了一页歌谱,颇有绅士风度地一手抚胸,一手反背,面朝众人深鞠一躬,然后猛吸一口气,两唇合拢,奇妙的音符便从口中吐出。他吹奏的第一首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旋律高亢,悠扬婉约,博得众人接连掌声。接着他又吹起了《走进新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春天的故事》、《骏马奔驰保边疆》……
掌声阵阵。老人除了鞠躬、点头微笑,以示答谢,始终不说一句话。我走上前去与他握手,对他的口笛表示赞赏,并赞美地说:“老伯,你的口笛吹得真好,想不到口哨还能吹出如此万啼千啭的美妙乐曲。”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摇摇头,不说一句话。我再想问点什么,老人卷起歌纸不声不响地走了。
后来有人告诉我,老人是聋哑人。
啊!老人原来是聋哑人!我万万没有想到。他不能用口唱歌,不能用嘴吟诗,却用特殊的方式吹出了心境,吹出了快乐,吹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吹出了生命的强音。他的口笛似远天时断时续的鸽哨,声弱情茂,余音缭绕,挥之不去。可见,音乐的芬芳对任何人是一视同仁的。
第二天,我再去听老人吹口笛,老人不在,也许他到另一个地方去举办他的“独奏音乐会”去了。
口笛声声伴夕阳,愿老人快乐长寿,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