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把握天下大势,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鲜明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习主席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3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瞄准这一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踏着能打仗、打胜仗的催征鼓点,阔步前行。
思想大发动
聚焦打仗扫除积弊
2015年11月27日,一条“中国军队开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大幕”的电讯稿迅速传遍世界。
2016年1月11日,习主席在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时指出,军委机关要把谋打赢作为最大职责,强化随时准备打仗思想,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用是否有利于生成提高部队战斗力来检验工作成效。
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在一个个重要会议上,在一场场视察调研中,在一次次座谈交流时,习主席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
“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如果离开战斗力标准,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
“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
2014年新年伊始,一场“头脑风暴”席卷军营。“风暴眼”就是“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2014年3月,按照军委统一部署,原总政治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通知》。上至领率机关、下到基层班排,上至军委领导、下至普通一兵,层层对照检查,人人全程参与。
经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这场思想深处的洗礼,全军官兵凝聚这样一个共识:军队的舞台在战场,军人的价值在沙场;军装一天在身,就一天也不能忘战;钢枪一天在手,就一刻也不能松懈。
能力大对表
“胜战之问”拷问全军
2015年12月31日,北京,八一大楼。
我军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宣告成立。习主席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3年来,习主席先后多次在中南海勤政殿和八一大楼,亲自同新提升的军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谈话。谈话中,“提高打仗能力”是习主席反复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在军内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这番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习主席的殷殷嘱托,迅速化为全军官兵的自觉行动。放眼全军,各大单位围绕提高打仗能力上演连台好戏。
——海军坚持把组训参训作为第一责任,指挥员特别是军以上指挥员到训练场、教战训法、当示范员蔚然成风;
——空军扭住制约空军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在转观念、强素质、改模式、建系统等战斗力基础建设上取得一批开创性成果;
——火箭军用“我们能打仗吗?我们能打胜仗吗?”拷问警醒,反思差距,强化部队全神贯注抓战斗力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北京军区专门为首长机关研究制订军事训练计划和考核标准,“练军事素质、强打仗本领”成为对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的硬性要求;
——广州军区从首长机关、指挥员抓起,强化指挥技能训练、创新战法研练以及指挥谋略训练;
——武警部队坚持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核心需求为导向,突出遂行执勤处突核心能力建设。
……
翻开2015年5月公开出版的 《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可以清晰看到,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逐渐探索构建起与国家核心安全需求相适应的“能力框架”和“素质模型”,使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得以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
强势大推进
以上率下党委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率先垂范,足迹踏遍全军部队。在破浪航行的战舰上,他登甲板、进舱室,深入战位了解训练;在炮声隆隆的演兵场上,他上战车、入班排,观摩实兵实弹演练;在滴水成冰的戈壁滩上,他迎着朔风,视察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内蒙古边防,他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走进三角山哨所,仔细察看执勤设施和内务设置,他动情地对执勤哨兵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统帅身体力行,产生强大示范效应。全军官兵向习主席看齐,向中央军委领导看齐,练兵备战、谋战思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纵览全军,从空中第一跳、第一飞到陆地第一枪、第一炮,再到水中第一潜、第一艇……实战化演兵场上,处处都是领导干部打头阵、做示范的身影,“部队训练看机关、机关训练看常委、常委训练看主官”已成为各级党委以上率下的行动自觉。
“龙头”首先舞起来,一级带着一级干。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能否立起来落下去,关键在党委。2014年10月31日,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健全完善党委工作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下转A3版) (上接A2版)
统帅号令一出,机关决策迅速跟进。2015年3月,我军一项重大决策引起广大官兵热议:经习主席批准,原总政治部向全军印发了《关于在党委领导工作中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的意见》。
3年来,全军各大单位党委谋战思训的能力普遍增强:
——科学统筹成为共识。成都军区要求各级党委在筹划工作时要着眼应急应战无缝对接狠抓战备建设,突出实战需要、突出重点部队、突出一线需求,在边境管控中练协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练作风、在联演联训中练指挥,一切为打仗让路,所有工作围绕作战训练统筹安排。
——工程化推进成为抓手。兰州军区按照“依据目标定位任务、围绕任务分解能力、针对能力细化标准、对照标准制定措施”的思路,建立军区机关和7个大单位共109个分册的战斗力标准体系,使每个团以上单位都有具体量化的战斗力标准。
——善“弹钢琴”抓主要矛盾。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修订完善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标准、教学科研考评体系,使战斗力标准落实硬化具体化。
静观近几年军事训练,春有大练兵、夏有大海训、秋有大演习、冬有大拉练,实战化训练唱响“四季歌”、覆盖全天候。从“跨越”系列到“联合”系列、从“机动”系列到“红剑”系列、从“神电”系列到“火力”系列……3年来各系列联合演习演练,不仅在一大批高风险重难点训练课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凸显了“全系统全要素参与、战略战役力量全覆盖、陆海空天电全维展开”等鲜明的体系化特点,实现了实战化训练格局、层次的跃升。
人才大选拔
打仗“刻度”更加鲜亮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习主席向全军发出号令,传递出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
在习主席亲自决策部署下,从2013年4月开始,中央军委集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军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历时9个月之久。大范围、高规格、深层次的考核,向全军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选贤任能,用打仗的标准选人用人,让想打仗的有舞台、钻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头。
在习主席强力推动下,我军建立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干部政策制度体系迈出扎实步伐。
——选拔标准更加刚性。南京军区研究制定《团级以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将一线部队任职经历和军事素质作为团以上干部选拔任用的必备资格,使一大批新型指挥员走上带兵打仗的重要岗位。
——培养路径更加科学。济南军区出台政策文件,探索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路径,不仅考虑“入口”和“出口”,还为干部成长搭建“楼梯口”,让干部从任职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每一步的发展方向,让各级清晰看到每个位置都有什么样的人可用。
——激励导向更加鲜明。沈阳军区去年选树20名爱军精武标兵,举办军区首届“践行强军目标标兵”颁奖典礼,82%以上奖励指标用于军事训练,树立了强军备战的鲜明导向。
选人用人标准变了,战斗力标准落下去,实战化水平提起来。
在祖国边海防一线,广大官兵钻密林,走大漠,巡荒原,战雪莽,踏巨浪,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在辽阔大洋,海军连续22次派出舰艇编队赴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在天山南北,武警部队全力做好反恐维稳工作,强力震慑和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在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冲锋在前……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阔步前行在强军兴军征途上的人民军队,必将向党和人民交上一张张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