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黑童话
马 丹
  马 丹

  还有10天,就是猴年春节了,猴子自然成了抢手货。说到猴子的代表人物,大概所有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这几日,有关“86版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老师上不上春晚”的争论,就犹如电视剧里美猴王闯了蟠桃会般闹得沸沸扬扬。不过,“上不上春晚”今天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孙悟空”究竟是怎样的孙悟空,我还是想有句说句。

  六小龄童老师扮演的美猴王,是真的扮相俊美,更是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然而,当我成年后再读《西游记》才知道,这从来都不是一本老少咸宜的神话故事书,悟空八戒沙僧都曾以吃人为生,悟空非但不俊美还天生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故事里常有血腥,如果按照原著拍出来,估计家长们再也不放心让孩子在这样的寒假里独自观看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几年被重新翻译的格林童话,虽然名为童话却一点也不梦幻,而是充斥着黑暗、恐怖和成人化的世故,睡美人醒来之后变成了复仇的女巫;长发公主遇到了王子,结果怀孕了;邪恶皇后其实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她一直在谋杀自己的孩子。

  有人争论,究竟是美化过的孙悟空好还是原著里自带原罪的孙悟空好。也有人抨击过,黑暗格林童话是对孩子纯净心灵的伤害。我倒觉得,俊美猴王并没什么不好,现实原著也不能缺乏,童话更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版本,最重要的是,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分级阅读”和“分级观看”制度,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接触到最适合的“美猴王”,尤其是成年人需要帮助未成年人作出正确的阅读和观看选择,就比如,“以吃人为生”的“血腥”孙悟空或许就并不适合陪伴孩子成长。

  然而,在发达国家已经通行的“分级”做法,在中国仍然长期停留在讨论阶段。这就使得在理论上,任何一本正规出版物、任何一个视频作品,孩子都有权购买阅读或有渠道观看,因此,“少儿不宜”的图书依然摆在孩子的书架上,黑童话还在悄悄地被孩子从视频网站上打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6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大虹桥专刊
   第B02版:大虹桥
   第B03版:大虹桥
   第B04版:大虹桥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打击“号贩子”要先除“里应外合”
上医治未病
让反腐败的“制度链条”环环相扣
黑童话
时间还早,再续一杯
“800元稿酬起征点”松动了?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黑童话 2016-01-28 2 2016年0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