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上海大剧院、上海越剧院再度上演殿堂版《红楼梦》,可惜当时错过了。上周又演,总算有机会到现场观看。
虽是新版,但重新设计制作的部分以服装、舞美、配器为主,经典唱段大多都被保留。《红楼梦》的粉丝众多,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也多挑剔。越剧版,大概是改编版本里最能为小说读者接受的。很多唱段脍炙人口,它们有些来自原著,有些是再创作,却又成为了越剧独有的魅力,创造了新的经典。
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中唱道“只落得一弯冷月葬诗魂”,越剧迷们耳熟能详的这句唱词,化自林黛玉与史湘云凹晶馆联诗时所做的“冷月葬花魂”(亦有版本做“冷月葬诗魂”)。在小说里,曹雪芹写到此处,借史湘云之口评价说“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而最终,这也成了林黛玉的归宿。似信手拈来,却是恰到好处,显示的,是编剧对原作的理解。
一出越剧《红楼梦》,叫多少人怀念编剧徐进,他当年收集了大量材料,研读了各种改编本。体现在舞台上,是情节融合的自然和唱词的绝美——徐进的好处,是把《红楼梦》当做艺术作品来看,跟他的严谨相去甚远的,是越来越热闹的“红学”研究。
《红楼梦》的粉丝多,据说,国内各种版本和装帧形式的《红楼梦》,迄今至少出版了上千万套,读者数量可想而知。但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大辞典》主编李希凡担心地对媒体说,接下去,曹雪芹也许就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了,因为他统计之后发现,现在《红楼梦》的作者,据所谓“考证”已有65个了。这样的“红学”考据,与文本无关,与文学无关,与艺术也无关,而是始终兴味盎然地考证《红楼梦》的各种影射,用的,不是美学的研究方法,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也直接导致,某些所谓的“红学”研究,其实只是牵强附会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