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采访上港的首个亚冠客场,前几天去了一趟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领略了这座体育之城的魅力。
跑步、自行车和赛艇,是奥运会的三大项目,也是墨尔本人最喜爱的运动方式。从清晨微微天亮,到傍晚霞光灿烂,总是可以看到在街道上慢跑或者骑车的人;横穿全城的雅拉河上,隔三差五也会有赛艇嗖嗖划过。
墨尔本已经连续五年蝉联由国际人口行动组织评选的“世界最宜居城市”榜首的荣誉,体育运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里,一年一度的澳网作为全球四大网球公开赛之一已经闻名世界,F1大奖赛、帆船、赛马、澳式橄榄球、板球、田径等大赛也层出不穷。早在1956年,它便举办过奥运会。
当然,墨尔本在体育方面的成就,绝不仅仅在于它拥有一批精品赛事。若论办比赛的数量,上海相比墨尔本恐怕也不差,但在“软件”建设方面,我们的距离实在是不小。
上港队的比赛场地在墨尔本奥林匹克公园的艾米公园球场,一次外场的训练,正好碰上当地的墨尔本城队比赛。结束后,球迷并没有马上回家,很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小孩就径直走到草地上,拿出足球,随意摆上两个小门,嬉闹着踢起球来。放在上海,这根本不可想象,如此好的场地恐怕早就圈起来对外经营。
墨尔本的奥林匹克公园很庞大,拥有四五个大的体育场,但周边的公园更大,满眼望去都是草坪、大树,而且全部对外开放,没有任何围墙。这种“场馆+公园”的模式,在国内是极少见的。
这些年,因为各种大赛的关系,见识过不少地方修建的奥林匹克中心。要论规模、气派,哪一个都不输墨尔本。但它们也给人同样一个感受:只是一群冰冷的建筑群,根本没有亲近性、参与性,未曾留给人哪怕一块草坪。从最初的设计理念上,它们就已经把普通百姓拒之门外。
上海去年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墨尔本无疑值得好好借鉴。让人们爱上运动,不是修几个大场馆、办几个大比赛那么简单,而是真正要为运动者考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