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希冀与新生的“开棋”
上海棋院实验小学于2012年9月挂牌,看似办学历史不长,实则不然,因为她是由两所学校合并后“新生”的。谈及这段校史,校长赵蔚秋向我们娓娓道来……
学校前身之一的乌镇路小学早在1985年起就着手研究象棋活动,培养出包括全国冠军孙勇征、葛慧莹等“国手”,可谓师资雄厚。而另一前身学校——福建北路小学则以“基础+特色”的教育理念见长,也是“棋牌教育”业内的“行家里手”。其在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领域,拥有着颇为丰富的活动、教学经验,在30多年的棋类特色活动中,不但先后培养出13位国际象棋大师,更是为市、区输送了上百名国际象棋的“好苗子”。其中,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女子团体冠军成员王频就是从福建北路小学毕业的。
2012年,两家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棋牌教学经验并保有“体教结合”传统的学校在上海棋院的全力扶持下合二为一,在饱含希冀中重获“新生”,并确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围棋、五子棋和桥牌“五棋一牌”特色,配备7位世界级冠军、特级大师的专家辅导团队,专业教学资源无出其右。
“新生”不仅可用来形容2012年的学校诞生,更应是每年9月开学典礼的庄重时刻。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之际,声势浩大的“开棋礼”就是献给他们的最佳礼物。在2015年第二届“开棋礼”上,全体新生点上象征开启智慧心门的“朱砂痣”。随后,上海棋院孙勇征等特级大师带领同学们走好“开局”第一步。这不仅象征着启智破蒙,更寓意着同学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此外,世界国际象棋奥赛冠军倪华也曾作为第一届“开棋礼”导师亲临现场,做开棋寄语,并为小朋友在棋书上签名。“开棋礼”上,孩子与家长一起“明棋理”,诵读棋礼儿歌。伴着童声,一道感知棋艺启蒙教育。
“在‘做自己的冠军’办学理念的支撑下,我们用心挖掘棋类特色资源中的育人价值,努力培育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赵蔚秋校长诠释着“开棋礼”的深刻含义。
驾驭普适与个性的“博弈”
如今人们对棋类活动的价值观已发生改变,家长们期盼的体教结合,往往是育人,而非棋类运动这一项成果。为摸索新型“体教结合”之路,必须进行一场驾驭自我与超我的“博弈”。
新生刚入学,学校就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棋类教学普及进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按兴趣自主选择棋牌课程。小学五年,孩子们都能“五棋必会,一棋精通”。在人人都会弈棋的基础上,学校又衍生出四大育人板块和目标:以棋明德、以棋益智、以棋怡情、以棋促创,涵盖从学科到体训的方方面面,让每个小朋友以棋为媒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中,棋类普及课、语数外学科教学及校本教材趣味棋数学组成了“益智”板块;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开设校本教材《中国象棋与中国文化》《国际象棋与西方文化》等教学,棋文化课程与学校自行编写的《棋礼和棋理》课程,组成“明德”板块;音体美自然体育等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的各类社团课组成“怡情”板块;借助于区域“快乐300分”特需教师的派遣,开设以创造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促创”课程……
在课程教学方面,学校为低年级创设“定制课程”模式。2014年9月,全市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学校引进校外机构资源,开设益智活动、英语外教、绘本阅读等课程,学生可按自身需求,自选其中一至两门走班上课。二年级数学教师于敏介绍:“定制课程与小学阶段语数外教学内容呼应衔接,不拘泥于理论学习,更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在益智活动课上,就提供各种木质环保学具,让学生在开发智力中,既能学到数学知识点,同时又与棋类运动相辅相成。”确实,不少曾为学前零基础而担忧的家长表示,孩子爱上了益智桌游,带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顺利完成了“幼小衔接”。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学校则“嫁接”本身就开展成熟的社团科目,开设“长课程”,如丙烯画、线描画、合唱……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挖掘自身潜力,开设周期短、课时少的“短课程”,如轮滑、沪剧说唱、烘焙、园艺种植……通过长短结合的“组合拳”,学生们大多能够达到“棋技在手,多艺傍身”。
而学校的“拳头课程”棋牌,则完全走向了一条“专业+实力”之路。由上海棋院大师——区少体校专业教练——本校棋类专任教师带领提高队、竞赛队到精英队的三级训练梯队,培养从兴趣走向由大师专家对口指导的最高层次。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的棋艺到底如何?“上小学前,我连棋子都没摸过”,二年级提高队学生李林丽自豪地说到:“不过在前不久的一次校际国际象棋比赛中,我还赢过了外校一位七年级的大哥哥!”四年级的王同学介绍:“比起下棋,我更喜欢跳舞,每次棋牌比赛,我都是啦啦队的领舞。”学校课程发展中心主任余杰介绍:“近年来,我校学生不仅荣获各类各级棋类竞赛冠军近百个,还在合唱、田径、舞蹈、美术等社团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得佳绩。”看来,上海棋院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各项实力都不容小觑。
跨越传承与创新的“楚河”
在修炼“体教结合”的过程中,学校逐渐品味出“弈道文化”。家长津津乐道的不光是孩子们突飞猛进的棋艺,还有学校精心组织的“文化驿站系列活动”。校棋类发展中心主任朱静介绍:“这些活动挖掘到了棋类运动中的文化价值,让竞技棋赛亮出新色彩。”
“文化驿站系列活动”围绕“棋”展开,却又不止于“棋”。围棋知识竞赛、围棋宝贝、“纸牌屋”魔术师表演、棋牌走秀、24点纸牌数学争霸、棋盘设计、校园国际跳棋“棋王棋后”争霸赛、特别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的“40分”牌艺赛……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施展才艺的舞台。“棋活动”更邀请到“棋界”大明星——“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尔波夫,他不但讲述成才经历,还与孩子们对弈,并同他们分享学棋乐趣。众多“棋活动”既丰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更让他们愈加了解“弈术”之美、“弈林”之妙。
此外,文化驿站还是“琴棋书画”活动、“棋品浸润”育德板块的实体阵地。“心理休憩站”“开心书吧”“博雅书局”“琴艺大舞台”,这些场所关注学生多面性拓展,给予师生对外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充满浓郁“弈道文化”的熏陶下,上海棋院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但见到了现实中的“冠军”,更让他们从小就感知到了“做自己的冠军”是坚持不懈的毅力,更是超越自我的信心。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汉界”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站在学生实际需求的角度,才能有所突破。伴随着棋文化的挖掘,上海棋院实验小学逐渐领悟出“弈道精神”。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学校建设“弈道学院”,为学生、教师的发展打开了愈加广袤的时空,从而驱使他们由外到内地发生积极的改变。
学校的工作侧重点虽在校园,但又不囿于校园围墙内,而是要对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和社区开放。学校品牌的发展,最终要辐射周边小区的文化品质,为社区文明的建设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目前学校正在运行拓展型教育的虚拟阵地“弈道学院”,用于社区推广,以探索学院化办学模式。在“弈道学院”的理念支持下,依托上海这座智慧城市浓厚的棋牌竞技群众基础,学校创建苏河湾弈道社区,此外通过在社区内举办棋艺启蒙、风云讲座、棋坛博览等文化活动,共同营造社区“弈道”棋文化。
学校还与周边部分幼儿园、中学共同组建弈道智力联盟,力求能够“棋逢对手”。利用自身资源,学校在双休日、寒暑假开放弈道学院,开展大师讲坛、棋类启蒙、棋艺切磋等活动,组织各校有志于棋类教学的教师集中培训,在联盟学校内逐渐建立起独立运作的棋类兴趣小组。值得一提的是,“弈道学院”使用的教材,都是学校在自有教材《跟我学棋》的基础上,编写并公开出版的《争冠》系列丛书,如今已有11本成册。
此外,学校还致力于开展联盟校园间文化联谊、教育教学共建活动。探索幼小衔接、初小衔接等教学主题活动。共享校园间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跨校间的联合文体展示,携手联盟校园,逐渐生成秉承一脉的文化认同感,为棋类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纵横方寸棋盘,做自己的冠军。上海棋院实验小学的“实验”方向,正是把文化素质教育和竞技人才的培养,进行更加有效的结合和革新。从修炼“体教结合”的过程中,这里的教职员工领悟到了独到的“弈道精神”,即弘扬国粹精髓,探索育人之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未来,上海棋院实验小学仍将精心悟道,为建设一所“轻负高效、特色鲜明、全面发展”的高品质新优质学校“谋局”。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