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康奈利的《诗人》是开启我类型小说阅读生涯的启蒙读物,但要说“这篇书评献给迈克尔·康奈利”,只怕没等那位侦探小说大咖打喷嚏,我自己先会鸡皮疙瘩掉一地——我只是想告诉你,让我推荐一本侦探小说,首先从我脑中蹦出来的就是这个老头子的新书《黄铜判决》(其实2008年的作品,只是最近才翻译引进),而杰弗里·迪佛、哈兰·科本、理查德,以及最近的新欢尤·奈斯博,统统都要往后排。
迈克尔·康奈利是那种拿奖拿到手软的侦探小说家,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小说写作生涯中,他几乎把一个美国侦探小说家所能拿到的奖项刷了个遍。
但他似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二十多年来,他的文笔几乎没有改变——绝不是文学奖评委会喜欢的那种文笔,但作为一名获普利策新闻奖提名的记者,迈克尔·康奈利的文笔放到爱伦坡奖获奖者中也绝对算是水准之上。所以虽然《黄铜判决》厚达458页,用来压杯面都嫌太重,但你绝对不会被大段与主线剧情不相干的人物塑造困住,让人忍不住要跳到下一章节——康奈利不是那种会挑战读者耐心的作者。
人们总是认为冷硬派侦探小说家人如其名,统统都是冷酷的现实主义者。
每个人都会说谎。
警察会说谎。律师会说谎。证人会说谎。受害者也会说谎。
庭审就是一场说谎比赛。法庭里的人都清楚这一点。法官清楚。陪审团也清楚。他们走进法院的时候就知道即将听到连篇的谎话;他们在陪审席坐下,就表示他们已经同意听取谎言了。
会写出这种开头的家伙大概很难让人联想到“恻隐之心”这种词,但事实上,与新一代的侦探小说家笔下时常出现的,如同核弹一般毁灭自己,连同身边所有人生活的主角相比,迈克尔·康奈利简直就像上帝一样仁慈。他每每为笔下的主角安排救赎。
但在这本小说中,哈里只是配角,我们迎来的是“在林肯车后座办公的律师”米克·哈勒的回归。这位从事为恶人脱罪营生的律师,在系列的上一部《林肯律师》中,为“伸张正义”腹部中枪,但大难不死。而在这一部《黄铜判决》中,就如同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我建议你在读完此书之前绝不要去搜“黄铜判决”指的是什么——除非你已经和我一样,“剧透”早已无法影响我的阅读乐趣),作者早早就为这位恪守律师-当事人本分,但内心不安的律师安排下了救赎之路——顺便将程序正义高于事实正义的美国司法制度再度冲入下水道涮洗一遍。
虽然书中有大量的庭审辩护和律师工作的细节,但它并非是约翰·格里森姆那样的律政惊险小说,而是一本货真价实的侦探小说——毕竟整本书中有两起凶杀案需要主角去侦破。
迈克尔·康奈利这次会不会好心到给我们的“林肯律师”安排一位真正无辜的当事人?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康奈利的确给我们的律师主角送了一份“大礼”——那就是更多的出场机会。在小说末尾,康奈利爆了一个大料——他笔下的两大主角哈里·博斯和米克·哈勒有着惊人的血缘关系。
所以,虽然小说中写到,本案将是米克作为律师的“最后一案”,但他绝不会就此消失于洛杉矶的舞台——将来他与博斯搭档上演好戏的机会还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