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晓得从啥辰光开始,上海生生多了一条“排队大道”。关于“Paidui Avenue”的各种段子,让人读得忍俊不住。只是,哪里有些不对。
老先生七十多了,每每把那一身从头到脚弄服帖方肯出门。不疾不徐地走去那家当年在上海滩顶顶出名的饭店,先去大堂里的咖啡厅喝杯清咖,再去边门的面包房买老伴最爱吃的蝴蝶酥。基本上趟趟是要排队的,因为这家的蝴蝶酥实在名声在外。老先生从来也不急,乐得望望野眼,今朝要是队伍长出来了,就当多看了一部城市风光片。我若是将排队这件事如此形容给你,你会不会也觉得这是一个老克勒般优雅浪漫的习惯?
再来讲个小年轻。一到春风拂面的季节,定要去吃一碗刀鱼面,仿佛他的春天便是从那碗刀鱼面开始的,跑老远的路排老长的队都不要紧。人生总是要有些仪式感的。
我若是这样为你描述一个排队的故事,你能不能理解这有时也是仪式感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实是不知何时起,排队成了一个用来嘲讽的梗。(当然,若是生活必需品样样都要排队,那自然是有一堆不吐不快的槽了,此另当别论。)比如,上海人从世博会开始排队排出瘾头来了。于我,那年世博园里长长短短的队,已成那些嘉年华般的温暖回忆里不可或缺的背景。井然的秩序,明晰的规则,能给人充分的安全感,不好吗?
又有人讲,上海人就欢喜排队轧闹猛。这又是哪里来的傲慢与偏见?且不说排队本身无可指摘,就来说说这排队轧的闹猛,未必是件坏事。我们只道它意味着盲目从众与缺乏主见,殊不知有时这也是一种主动选择,让思维与感觉小憩一会,且站在大多数人的审美队列里体验一番。那排了好久的队买到的物什,我本也没指望它有多少分的好。只是热热闹闹排个队,安安心心偷个懒。
有英国心理学家研究过,人类不是唯一会排队的动物,诸如企鹅之类也会排队,对它们而言,这是外出寻食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本能反应。科学家还相信,排队行为是动物进化的结果,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所以,关于排队,就事论事吧。你当然可以觉得不值,也可以另辟蹊径,但是请别嘲笑那个排队的人。不过都是一种选择而已。至少排队也能给人带来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