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好友从日本“直播”富士电视台的新闻特辑《中国式赏樱》,从东京到大阪,聚焦让日本人瞠目结舌的“中式看花十八招”。
从内容来看,特辑除了报道诸如随便摘花、摇枝等不文明现象外,最让节目“重点报道”的,莫过于中国妹子大妈克服各种地理环境不便,哪怕踩在朋友肩上,也誓要与樱花来个亲密接触:留下合影,晒在朋友圈里立证。面对采访,大妈们还振振有词地表示,这是中国人接近自然的方式。而另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更是反问记者,站着不碰花而拍照不是很傻吗?她还兴致高昂地对着镜头展示虚化其他路人、只拍“美女嗅花香”的独门秘技。于是,包含着不明意味的日语画外音适时响起:“原来是这样的啊……”
这几个颇让日本媒体费解的赏花举动,若是放在中国的公园里,大多不会被划入“不文明”的范畴。不过,熟悉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日本人赏樱,并不是欣赏它的花团锦簇、灼灼其华,而是带着莫名的忧伤,在花树下一坐一天,凝视着它灿烂地盛开,又缤纷地凋谢。因此,日本文人描写樱花,悲伤的远多于赞叹的,三岛由纪夫就曾用苍凉的笔触描写落樱:“飘落在神社长满绿青的房顶上的樱花分外娇艳,从深檐阴影的黑暗中,连绵不断地穿落而下,叫人难以弃舍,就如同金箔从全景灿漫的描金屏风上剥落下来一般。一种可怕的失落感。这就是春天,这就是樱花。如果这就是日本之诗,那么我感到我生在了一个可怕的国度里。”在日本人“集体落寞”的时节,大批涌入各大胜地、用中国式赏樱法抒发心中喜悦的中国游客,自然就成了日本人眼里的“异类”。
樱花本是无情物,且悲且喜皆由人。在怀着怎样的心情赏樱这件事上,两种文化的差异,很难说孰是孰非。不过,若是中国游客少些攀爬拽枝的举动,减些喧闹的分贝;作为东道主的日本人,多些理解中国人对春日花开的欣喜,多些谅解宽容,特辑中那位为富士台采访本国同胞的中国籍记者,也许就不用时不时露出为难尴尬的表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