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荣获本届国际安徒生奖,这确是天大的喜事,我和许多读者、同行一样,知道这消息后,非常激动和振奋。然而,很快,看到网上到处是“中国儿童文学登上世界峰顶”的报导,不禁又有点担忧起来。这几天,令人担忧的说法、提法越来越多,遂写此短文,意在浇点冷水。浇冷水无恶意,不是要让人感冒,只是为大家都别犯糊涂。
首先,国际安徒生奖是个人奖,不是集体奖,更不是国家奖。它只是对某位作家创作成就的肯定,并不代表对某一国总体水平的衡量。有人认为既然国际安徒生奖是国际儿童文学界公认的最高奖,此次奖落中国作家囊中,说明中国儿童文学已达世界最高水平——我以为,这恰恰是基本概念的悄然更换,即将某中国作家与“中国儿童文学”相混了。中国儿童文学确已达到很高水平,这是就一些有生活、有思想、有童心,也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优秀作家的创作而论;但同时,总体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不能以优秀作家的存在来掩盖确实存在的不足,不然不利于我们继续前行。我所说的问题,包括:“商业童书”泛滥,许多作品故事雷同,不少作家习惯于简单说教,偏重认知却不重视审美与想象,因市场好导致创作上粗制滥造,出版社急于赚钱不事质量把关……凡此种种,都显而易见,我们正应趁现在的东风,努力予以克服才好。
其次,获奖只能当它是获奖,并不宜吹擂太过。鲁迅当年对诺贝尔奖就曾保持警惕,认为中国作家获奖对中国未必有好处,这担忧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这里确有太强的吹擂爱好。举例而言,在还没有人获国际安徒生奖之时,许许多多出版物上,就已出现某某作家“荣获第几届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的介绍。我们知道,国际安徒生奖是不设提名奖的,那几位只是获得过“提名”而已。而此奖的提名没有限制,提名方式多样,每年全世界有为数众多的作家获提名,所以,这很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一样,本身并不是荣誉,但被我们吹擂成了莫大的荣誉。何以故?很简单,市场需要,商业需要,对推销有利。当一切都变成叫卖的时候,本来很崇高的国际安徒生奖(此奖没什么奖金,就是一块奖牌,由此可见其品位)就会被弄得很俗。
再次,虽是世界最高奖,又是个人奖,获奖者仍未必就是世界第一。俗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曹文轩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家之一,创作实绩赫然在焉,确属实至名归。但我以为,各届此奖得主的创作成就并不是划一的,其实还是有高低。就拿曹文轩来说,我非常喜欢他的《草房子》等作品,这有以前的拙评为证,但如真要同安徒生、林格伦、米切尔·恩德、E·B·怀特的创作相比,那我以为还有差距。指出差距,将有利于前行,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肯定要比盲目吹擂好得多)。本文似不宜展开,但我可说一点个人的希望或观感。以下是我在文轩获奖前夕说过的话,至今仍持相同看法,抄之以作本文收束——
曹文轩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有很高的文学品位。但我以为仍有继续发展的余地。在他今后创作中,在追求纯美的同时似可更兼及美的复杂和多样,在追求诗意的同时或可更保留人世原生态的质朴,在机智而大气的故事进展中不妨有更多托尔斯泰或福楼拜式的“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