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一份“倡议书”的翻拍照片在山东德州市卷烟行业人的微信朋友圈流传。照片内容显示,当地烟草局(公司)提出,结婚、生子、升学、祝寿等喜庆活动是日常生活中卷烟消费的重要领域,倡议全体干部职工带头拉升喜庆活动用烟档次、带头增加喜庆用烟数量,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在全国厉行控烟的语境下,地方烟草局居然下发吸烟“倡议书”,也算怪事一件。“倡议书”不仅重点推荐了本地卷烟,还兼顾了其他品牌;不仅泛泛倡议,还“精准”地瞄上喜庆用烟的“刚性需求”,指导大家选择适当价位的卷烟,从每桌摆放数量到回礼送烟等等细节,面面俱到,不厌其烦。真是磨破了嘴、操碎了心啊!
有专家说,当地烟草局之所以祭出这一“大杀招”,可能是因为销售压力太大。我倒是觉得,卷烟销量下降不假,也在预料之中,但一个地级市的烟草从业者毕竟人数有限,就算是不吃饭不睡觉拼命吸能吸多少?恐怕还是很难达到“去库存”目的。况且,那些身在烟草行业的人,恐怕相当了然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也会有更强烈的排拒力。
耐人寻味的倒是,在吸不吸烟的问题上,一边是全面控烟的国家承诺,即“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一边是消费者拥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而一些地方烟草局何以依然抱住行政推动的粗腿恋恋不舍,依然试图以“单位”的名义自上而下代替个体做决定?
这实际上反映出某些权力部门由来已久的行政惯性。在这些部门眼里,健康可以不顾,权利可以放下。庄严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可以无视,老百姓自己的市场选择,也可以通过权力来“调整”。这样的行事逻辑和惯性,不仅太荒唐,而且早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行政伦理和市场规范。
早在2013年年底,中办、国办即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现在看来,这样的规定实在是颇有深远意义。很多时候,领导一“带头”,也就相应会形成某种社会共识,而“谁来执行”的难题也就会顺理成章地得以破解。当然,这里的“带头”应该是“带头禁烟”,而非相反。
控烟之难,并不仅仅是烟民积习难去,也与行政梗阻,以及利益驱动之下明里暗里的操弄有关。因此,欲求控烟真正取得实效,首先应该矫正地方政府的逐利导向,要将行政行为转到控烟语境下的产业调整上来,而不要动不动就以行业利益绑架公共利益,更不能滥用行政资源推动卷烟消费。其次,还应该扩大公众参与,畅通公民举报监督的渠道,接受社会监督,让类似“倡议书”这样变相的行政推动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