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网络文学盗版侵权问题再度引发热议。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在微博中爆料,多位网络作家反映百度贴吧向网友提供侵权作品,且无处维权。随后百度贴吧方面针对此事立刻做出回应,表示会在12小时内清除侵权内容。
这一轮迅捷无比的媒体爆料与危机公关,彰显了今天这个网络媒体化时代独特的交互特征。不过比起百度贴吧在社交网络上的给力表现,其在“盗版侵权”上的态度似乎一贯“疲软”。
早在2011年3月15日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就发生过以韩寒为首的50名作家联名发表公开信,抗议百度文库向网民提供免费文档作品的下载行为(即提供侵权盗版文本)。百度当时也是快速做出回应,进行危机公关,及时消除负面舆论效应。最终此事拖延至2012年9月,作家们才通过法律途径,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宣判。法院判令百度公司侵权成立,需赔偿包括韩寒在内的3名作家经济损失共计14.5万元,但原告关闭百度文库的请求被驳回。
当年的百度文库没能关闭,今日的百度贴吧也是越办越火。从传统作家的出版作品,到网文作家的网络小说,百度与文学界的“侵权维权大战”可谓旷日持久。然而无论是韩寒领军的传统作家,还是“愤怒的香蕉”那样的实力派网文写手,在与百度的交锋中却始终不得要领。
作为中国知名的IT业界巨无霸,百度每天都会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危机公关以及法律诉讼。相对于以个体为主的作家群体,这个庞然大物更擅长与媒体打交道。而且拥有海量资金为后盾,也足以应付任何耗时耗力的官司纠纷。作家们即使通过法律维权成功,获得的赔偿也远没有百度在整个侵权盗版期间谋取的利益多。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百度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盗版与侵权行为并非只发生在百度身上,但是作为一家业界龙头,百度也远不是那些偷偷经营盗版网站的小作坊可比。正因为如此,这种依靠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利用作家的个体弱势,于灰色地带强取豪夺的做派,才会令人感到不解和痛惜。
要繁荣我们的文化产业,首先就要从保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出发。而不是只靠着炒卖IP,或者窃取原创者的劳动果实。
“百度盗版何时休”?与其说是一个无奈的发问,倒不如说是衡量我们整个社会体系,对于知识产权是否尊重的一杆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