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个做什么都快乐、说什么都真诚的阶段。但也有人说大学是庞大社会的微妙缩影。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向460位大学生调查,29.31%的受访者聚会频率达到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所有受访者中,38.0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
大学生为何热衷聚餐社交,其实和校外畸形社交并无二致,正是受到了社会上不良社交风气的影响,这些大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将聚餐作为社交的手段,因此,大学生聚餐社交病根在校外。
虽然事情出现在大学校园,但是让很多校外的职场白领感同身受,很多白领也有着和这些大学生一样的困惑和焦虑,为了结识朋友,一些白领往往不惜每天奔波于各个饭局,频频参与应酬,推杯换盏,纸醉金迷,拼酒量,拼健康,以此换得职场进步和成功,殊不知,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交方式,不仅输掉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破坏了正常的健康的人际交往,也破坏了职场公平。一些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没有能力的人,如果仅仅善于交际,善于拍马奉迎,能喝酒,会说话,就能获得职场成功和进步,相反,如果一个人工作能力很强,技术过硬,但是不善交际,不善言谈,低调内敛,这样的人就会遭遇职场冷落,这样的职场是不健康的。
同样,在校园内,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善于交际应酬的人,往往被视为能力强的表现,如果这类人被视为“成功人士”,那么就会导致其他学生的仿效,将主要精力放在聚会上,放在酒桌的交际和应酬上,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
诚然,大学生需要社交,需要人际关系,而且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素养,可是社交毕竟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的份额很小,而且大学社交也并非要依靠聚餐,大学生还是应该以知识学习和技能以及素质培养为重点,将社交作为学习重点,将聚餐视为社交唯一手段,显然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不仅是一种病态的社交观,也是一种焦虑的体现,一些大学生害怕走出校园后,不会交际,没有人际关系,找不到好工作,无法就业,就抓住在校的最后机会,刻意培养交际能力,四处结交朋友,以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派上用处,建立人脉资源,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成功观。
随着反四风、反腐败的深入推进,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已经得到明显遏制,校外的社交逐渐回归健康、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也应该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交观,减少吃喝应酬,杜绝铺张浪费,注重知识学习和素质提升,脚踏实地,用自己的真实能力为未来职场奠基,用自己的修养赢得别人的关注和尊重,这些远比聚餐要有意义得多,长久得多,健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