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网络直播的虚假繁荣
何小手
  何小手

  网络直播今年备受追捧,大量直播平台出现,有关该领域的新闻层出不穷。最初媒体是以类似于猎奇的角度去关注这类现象,主播在直播过程做些什么,他们的收入如何,这期间有很多暴富的案例被反复炒作。但最近一段时间,针对网络直播的批评以及对这个行业的真实生存状态的报道越来越多,有新闻提到,网络主播1万个粉丝里难有200活人,似乎到这个时候观众才看到真相——网络直播并不像过去描述的那样光鲜亮丽。 

  提及网络直播,互联网趋势观察者从中看到了未来的机会,而浸淫网络的人则往往会表示不屑。一种常见的批评往往提到,周围很少有人参与网络直播,并对此类观众群体嗤之以鼻,言下之意是,网络直播是一种低门槛且无趣的网络社交活动,作为一个行业很快将被淘汰。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影视明星也试水网络直播,观察不难发现,这类明星一般在网上有着大量的粉丝,他们的形象定位本来就接近网红,但即便如此,已经成名的他们也只是浅尝辄止,网络直播主要吸引的还只是那些草根网红。 

  不少报道都提到,现实中网络主播群体竞争充满丛林法则,他们必须费力讨好粉丝,过去在直播过程中有不少色情元素,甚至暴力、变态性质的内容也成为吸粉手段,网络直播从来不是靠高品质的内容取胜,从一开始他们就将消费者锁定在那些无聊、消遣的宅男,于是,空洞的直播内容,较高的颜值但无个性外貌的网红主播,就成了网络直播中的标配。 

  类似的批评从未停息,但是,就是这样一种低门槛、空洞的互动,却被不少互联网人士所看好。资本的态度和消费者的反应可谓处在两个极端。看好的人当然也有他们的理由,比如有的人认为,无聊、颓废这种生活状态容易受到追捧,而在互联网中则可能被赋予意义。最近“葛优躺”在网络走红,有解读就认为,在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下,人们对“葛优躺”总会有几分羡慕,所以那些看似无聊的网络互动,反而可能隐藏着经济价值,而严肃的内容,则容易曲高和寡。 

  这样的解读有一些道理,在网络直播的初期,的确有很多观众带着消遣的目的去围观。但是,这更像是一种社会学视角的分析,显然不能作为商业思维支撑一个行业长期的发展。 

  追捧网络直播的声音之所以被放大,背后可能更多是一种营销现象。从舆论表现看,过去有关网络直播的很多报道,其中不少有饥饿营销的成分,如同淘宝刷单那样数据造假,编织一些成功案例,制造一种行业繁荣的假象,吸引好奇的网民,寄希望于“路转粉”。网络直播受到的热捧,可能反映的并非是这个行业的客观事实。网络主播们的励志故事,就像传销中的心灵鸡汤,很动听但却无法考证。互联网的弄潮儿们,都善于讲一个好故事,问题在于,故事能讲多久,有多少人会相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像反腐一样治理“假招商”
楼市须谨慎
传承
以语言文字凝聚文化自信
小礼品 贪不得
网络直播的虚假繁荣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网络直播的虚假繁荣 2016-07-18 2 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