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小学生打假球,谁最该脸红
吴龙贵
  国庆期间,在广州举办的一项U11青少年足球比赛中,竟然出现了有参赛球队故意把球踢进自家球门的“丑闻”,打出了一个25比2的诡异比分。

  这些小学生,怎么连最基本的体育精神和规则意识,都不要了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地方上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和系统的小学生足球联赛。此项比赛中,多次出现争议,但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见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都不容乐观。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是非观,他们参与打假球,固然有家长怂恿的因素,但青训系统水平和质量的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

  足球强与弱,关键在青训。网络上有很多日韩青少年足球联赛的视频,最让人羡慕的不是熟练的球技、精妙的配合,而是处处都可以看到的专业态度。据说,日本的足协主席很少在大赛中露脸,倒是经常出席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整个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并建立了高效运转的组织保障体系。

  这就是差距。中国足球不缺钱,缺的是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5年80亿的中超版权费,有多少投入到青少年足球?有几个城市建立了中小学生的足球联赛?不要小看一场正规足球比赛的意义,它锻炼的不仅是孩子的足球水平和意识,更是树立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胜负之上还有公平和尊严。只有在粗糙的足球土壤里,才会出现“往自家球门里踢”的奇观,这不能怪孩子,该脸红的是足球管理者。(吴龙贵 刊今日京华时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不强迫自证其罪”须成为铁律
厕所与小海归
与挫折感共处
小学生打假球,谁最该脸红
蟹也洗澡
“做没人做的事很快乐”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小学生打假球,谁最该脸红 2016-10-11 2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