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说:“做没人做的事很快乐。”大隅良典从事的细胞自噬研究,是一项基础科学研究。40多年前,这项研究工作很少有人关注。
做没人做的事很快乐,因为它具有开创性。做没人做的事很快乐,因为人无我有,有独创性。做没人做的事很快乐,因为有可能取得石破天惊的进展。大隅良典独具慧眼,用心去做这件没人去做的事。1990年,他做了一系列美妙的实验,在酿酒酵母中发现了自噬的关键基因。在实验中,他利用面包酵母定位了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之后,又进一步阐释了酵母细胞自噬背后的机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遵循类似的巧妙机制。他锲而不舍,冷板凳默默地坐了20年,终于探明了细胞分解自身蛋白质进行循环利用的“自噬作用”机理。细胞自噬现象在人体和生物界内隐藏了数十年,但这个阿里巴巴山洞,终于被耐心的大隅良典打开了大门。
山洞里奇珍异宝无数,令人眼花缭乱,全世界的科学家蜂拥而入。细胞自噬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为人类治疗许多顽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难以用数字来作出精确统计。日前,大隅与前日本学术会议主席黑川清的电话对谈中称:“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看到(所发现的东西)的人,这种满足感对科学家而言是最大的动力。”
现在,我们要把大隅的“最大的动力”借来用一用。大隅良典获得诺贝尔奖,为倡导我国科学界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不片面追求应用科学研究和高影响因子研究,作出了一个范例。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去年,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名为《恢复基础》。它提出:“虽然应用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性不容否认,但开创性的发现仍然最有可能来自于基础研究。”现在,细胞自噬研究从冷门变成了热点课题研究,它为人类治疗癌症、帕金森病、脑退化症、肺结核和糖尿病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专注于新的“做没人做的事”,去寻找新的阿里巴巴山洞。
短跑人才是需要大力培养的,但同时需要培养长跑健将。基础科学研究在短期内难以看出成果,因而做的人少。但一旦做出成果,它对人类的贡献是长远的和无与伦比的。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像大隅良典那样,认定目标不放松。
搞经济,可以快跑;做研究,请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