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央行账户管理新规实施第一天,工商银行就按新规成功堵截了一起客户通过ATM转账的电信诈骗案件,为客户避免了28000元的资金损失。银行账户管理新规显现出效果。
银行账户管理新规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开卡数量受到限制,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已开立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这3类账户的关系,通俗说,Ⅰ类户是“钱箱”,安全性高,适合大额支付;Ⅱ类户是“钱夹”,日常的消费、购物和缴费可以通过这个账户办理;Ⅲ类户是“零钱包”,主要用于金额较小、频次较高的交易。其次,新规对转账也有限制,个人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转账单日累积金额超过5万元的,应当采用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的方式。非本人同行的ATM转账调整为资金在24小时后到账。
这些看上去好像挺“麻烦”的新规,其实只为了一个目的——安全。工行在新规实施第一天为客户避免了28000元的损失,就是ATM转账24小时到账发挥了作用,一位客户发现中招电信诈骗,由于资金还没有到账,银行及时撤销了这笔转账。
至于账户分类,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平时消费只要“钱夹”或“零钱包”,由于账户里资金比较少,即使出现问题,损失也是可控的。
安全是银行最大的课题,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安全面临更大挑战。继今年2月网络犯罪分子从孟加拉国央行在纽约联储的存款中窃取了8100万美元资金后,上周五俄罗斯央行称,黑客从该行的代理账户中盗取了20亿俄罗斯卢布(约合31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也有储户遭遇这种事情,一位朋友在澳大利亚某银行的存款被盗,银行称是黑客入侵造成的,当然损失由银行承担,但这种事情令人后怕。
其实,中国的银行系统目前安全性还是挺高的,至今没有听说过因为黑客入侵而遭遇存款被盗的事件。现在比较多的是骗子,随着对电信诈骗等打击力度加大,央行又推出极具针对性的账户管理新措施,相信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