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自古就有。然而什么是诗,可能再多的言语也述说不清。诗中承载了太多人们的爱恨,国家的兴衰,山河的变迁。如果这些能用言语说清,人们也不会选择用诗去演绎了。
而诗作为一种文体,本身又是非常容易说清的。诗是一种韵文。它唯一的规则就是每隔些许文字,就要回到一个相同的音韵之上。就像一个个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最初可能是为了演乐时的和谐优美,但时至今日,音韵本身已经成为了人们连系先人的重要纽带。
中国的文字在世上存在了数千年。但就和世上其他的事物一样,他并不是常住不变的。不管是形,还是音,如今的文字已和我们先辈们所使用的大不相同。但我们还是会有一种冲动,想用古时的文字,古时的音韵,去吐露心中的志,心中的情。细想这种冲动,其由来也是必然的。在中国的哲学里,老人们会把子孙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人的出生与死亡,并不代表着开始与结束,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演进,乃至文化延续中出现的种种状态,种种环节。父父子子,相续相依,延传至今。不但我们身上流着先祖的血,先祖们也同样在我们身上延续着他们的生命。我们如今的生活状态已经与过往大不相同,但我们却只有在使用和先辈们同样的文字,感受着那传承了数千年的律动时,才会踏踏实实有种回到了原点的感觉,得以用熟悉的方式述说衷肠。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写诗,并把写好的诗文,犹如珍宝一般地整理保存,并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够读到。
(《华亭诗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