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国产烂片与影视资本
薛世君
  薛世君

  总有一些话,一说出来就有石破天惊的效果。最近,一向敢说敢言的冯小刚导演就撂下这么一句话——“中国怎么这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因为有那么多垃圾观众。你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往往垃圾票房还很好。”

  这话说得颠三倒四,自然让人不敢苟同。北大教授戴锦华就在论坛上当场反驳——“责任当然不在观众,而是影视资本的高度垄断”,太多的院线掌握了话语权,高度垄断造就了观众选择实在有限,他们本身是被动而无奈的。其实想想,我们这些做观众的,花了钱看不到好的国产片已经够委屈的了,现在又要头顶一个那么大的屎盆子,这冤屈向谁说去?

  目前国产电影业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压根就不是观众欣赏水平的问题,而是参差不齐的制作水准和鱼龙混杂的内容市场,远远跟不上观众日益高涨的观影需求和逐步提高的审美水平。《财经》杂志就曾在报道中直言,为什么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失速”?就是因为“内容建设一直没能跟上渠道建设速度”。

  记得前些年赵薇的《致青春》票房成功之后,《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栀子花开》等等遍地开花,大家刚激起对青春片类型的欣赏乐趣,很快就陷入了审美疲劳。国产片经常是这样,一旦一个类型题材爆红,过度消费、题材扎堆的情况马上就会接踵而至,一股子跟风、投机、功利的气息扑面而来。

  有一次,导演吴宇森谈到,曾经有人跟他说,别再那么费心拍戏了,现在你那么有名了,随便拍一个烂片都可以赚钱。吴宇森说他听了以后很伤心,现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情况太多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部主任朱玉卿也说过,过去几年行业中流行一股怪风气:电影拍摄成本不高,宣发成本却不低,有时候一部电影宣传费用甚至超过制片成本,导致电影质量没提高,忽悠能力不断精进。

  眼下不少国产片,玩的就是“忽悠”。甚至还有《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之类的综艺大电影,压根就不叫电影,只是利用粉丝效应圈票房……很多制片公司、导演只是为了挣钱,忘了电影是门艺术,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于是乎,好莱坞大片横扫票房,一部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口碑爆棚。同样的观众,同样的影院,为什么能“捧场”出佳片精品,一换成国产片“捧场”出来的往往就成“垃圾电影”了呢?恐怕终究还是国产电影“供给侧”出了问题。著名导演李安曾言:抢钱、抢明星的结果容易造成“泡沫化”,导致电影跟风严重、创新不足。他的告诫足以为训:慢下来,把原创能力和制作水平搞上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教育
   第A26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27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28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31版:汽车周刊
   第A3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非法证据排除,执行是关键
“会上错菜餐厅”能否来上海?
三四五
数学之美
国产烂片与影视资本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国产烂片与影视资本 2017-06-28 2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