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岁那年,开始读《红楼梦》,尽管这听起来有点夸张。
起初是看1987版电视剧,喜欢灵慧可爱的黛玉,秀丽娴静的宝钗,美艳泼辣的凤姐。儿时的我,和宝玉一样,喜欢团聚,不喜欢分散,剧中众人凄惨的结局,让我难以接受。听大人说,书中的结局没电视那么悲惨,我便找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读。
因为太喜欢《红楼梦》,所以书中的每个细节,小到金星玻璃为何物,大到小花枝巷的房子价格几许,我都想弄明白,乐此不疲。有的疑问找不到答案,就看了许多明清的史料、笔记、小说,渐渐了解,那个时代的贵族、士大夫如何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如何在庭院、书斋里消磨时间,底层的老百姓在劳碌谋生时,积累了哪些生活智慧,而那些失去人生自由的奴隶,又面临哪些压迫,为何麻木。
后来进复旦大学读本科,我特意跨系选了《红楼梦》的讨论课,每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那期间,我成了复旦“日月光华”论坛《红楼梦》版的活跃分子,不时和同好们切磋。大三那年,我做了版主,发起“红楼式聚会”。秋天,大家一同骑车去共青森林公园看菊花展,重温曹公笔下菊花诗会的情景。冬天,去日本料理店吃烤肉和烤香菇,想象宝玉和湘云吃烤鹿肉的滋味。春天,在茶楼玩游戏,有心的学姐模仿书中的情境,做了花签,大家抽签玩。
印象最深的,是我主持了《红楼梦》的抢答赛,熟读《红楼梦》的有心人才知那些有趣细节的出处,比如,宝玉为平儿理妆时,装胭脂的盒子是什么材质?宝玉冒雨夜探黛玉,黛玉怕他跌跤,借给了他什么灯?版友们抢答,场面很是热闹。有次我出了一道题:麝月和晴雯哪个高?结果,把版友“烤焦”,他们抱怨题目出得刁钻,还有人说:“题目一定是戴萦袅出的!”
其实,谜底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贾宝玉的丫鬟袭人因为母亲重病回家,晚上由晴雯和麝月替宝玉值夜。麝月对晴雯说:“好姐姐,我铺床,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见晴雯怕冷,体贴的宝玉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
“消息”指的是机关。八仙剧《铁拐李》中,铁拐李的前世小吏岳寿,生前作恶多端,死后来到地府,阎王命烧起油锅,放上一文金钱,让岳寿自己去拿。岳寿还不知是要将自己下油锅惩罚,竟狂妄地说:“火炕里消息我敢踏,油镬内钱财我敢拿。”
“踏消息”意为踩了机关,能使机件转动,引申为使事态转变。元代杂剧《赚蒯通》中,萧何忌惮韩信手握兵权,欲以权力引诱韩信入京,再诬其谋反,将其诛杀。韩信的谋士蒯通识破诡计,劝韩信不要去:“若将军一脚到京畿,但踏着消息儿你可也便身亏。他安排着香饵把鳌龟钓,准备着窝弓将虎豹射。”
到了《红楼梦》中,“消息”早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暗窍了,而是贾宝玉穿衣镜上的一个小零件。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醉酒后误入宝玉的怡红院,无意间撞开镜子的消息,露出卧室门来。消息的样子,国内的文献鲜有相关记载。曹公称其为“西洋机括”,我只好在国外的专著中找寻。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把刘姥姥撞开的消息译作spring(弹簧),把宝玉划上的消息译作catch(门闩、窗钩、箱笼的搭扣这类)。严谨博学如霍氏,也不能确定消息的形态。经年累月,红楼梦里神秘的细节一一探明,相对而言,麝月和晴雯关于消息的对话等细节,实在是很简单了。
我还喜欢从博物馆和历史建筑里找寻《红楼梦》的痕迹。曹雪芹先人世代担任江宁织造一职,2010年赴美留学前一天,我去了南京的云锦博物馆,见到了《红楼梦》中“万字不到头”的锦缎,以及现代人按照书中描写所制的“雀金呢”。去北京时,我去探访曹雪芹姻亲平郡王王府旧址。可惜那里已改成了小学,门卫很是狐疑,上下打量,似乎是不能理解,这么毒的日头,怎么会有人来探究这些。我自陈想写一些清朝的故事,门卫摆手不迭,说:“被你们这种小姑娘一写,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呢!”
解读、钻研、探讨《红楼梦》,带给我许多快乐,小小的烦恼,只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