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 生
顾 土
  ◆ 顾 土

  虽说在五伦中没有师生这一项,但在传统社会,师生并不亚于父子。一说到师,前面往往还要加个恩字,叫恩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年深日久的说法,而且,所谓执弟子礼也都是一副很恭敬的模样,足见师生关系之重要。

  无论中外,介绍某人的时候,都难免靠谁谁的丈夫、谁谁谁的妻子、谁谁的爸爸、谁谁谁的妈妈,还有儿子女儿兄弟姐妹等等,作为一种名头,借以提升知名度。其实,某某的学生、某某某的大弟子,从古至今也是很耀眼的光环,介绍起来特别响亮,即便自己啥也不是,只要有这句打头,就足够风光一辈子了。当然,还有介绍这是某某的老师的,看来,师以生贵,也是荣耀,说明名师出高徒嘛。但那些老师有名、学生无名,或是相反,又该如何解释呢?这样的事情恐怕更多,只是大家忽略不计罢了。

  身为师,肯定要授业,要答疑解惑,甚至还要手把手;身为生,听讲、求教、恭敬好学,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教得很烂,学得也不怎么样,并不在少数,但师生的名分还在,改也改不了。

  现实生活里,实际上,师生关系远非教与学这么简单。

  从前,做老师的还常常需要给学生或是徒弟介绍工作,也就是谋得一个饭碗,而老师有了一份美差,还会带去一帮学生,师生兼上下级也是常有的事情。有的学生有困难,吃住在老师家里,成了老师家里人,几十年前也十分普遍,所以,老师的妻子就叫师母或师娘。可是,如果老师是位女性,老师的丈夫又该如何称呼?

  老师关照学生,学生自然要报恩,这是传统。老师穷困潦倒,奉养老师就成了学生的责任;老师躺在病榻上,侍奉老师的未必是老师的亲人,说不定就是老师的学生。2012年我看过一则报道,标题是一位七旬学生奉养百岁老师。其实,学生也是一位中学退休老师,奉养的是他读小学时的老师。既然这成了新闻,可见如今已是绝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各个单位拼命盖房,以解决由来已久的房荒,于是,不断分房、搬家就成了一个时代的风景。那时搬家都是靠单位年轻同事,回报就是抽几根香烟。在大学当老师的大概搬家最省心,来的都是学生,也不求回报。后来产生了搬家公司,学生的这项义务劳动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不然人家会说老师太抠门。近些年,总看到新闻说老师抄袭学生论文,老师将学生当作劳力,学生也无可奈何。如此的师生关系,估计恩师、奉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类的说法就只能留在遥远的回忆里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霸气侧漏被炖汤
师 生
辛酸的柏林墙
热 天
无 题(466)
刺客聂隐娘
爱,以及安全感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A21师 生 2017-08-13 2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