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阿婆回忆,8月14日上午11时许,她外出缴纳水费,办完事后突然膝盖疼得厉害,不能走路,随即准备打车去第九人民医院看诊。“可是我拦了好几辆空车都不停。”当时,居阿婆站在永嘉路岳阳路路口,眼睁睁看着七八辆空车从她眼前开过。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一对20来岁的年轻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居阿婆说,男孩子问了她的情况后,就用手机滴滴打车软件下了用车订单。而在等车过程中,女孩子始终在一旁搀扶着她。车来以后,两人还贴心地询问,是否需要他们陪同去医院。“当时,我的心头真是太暖了!”
车至目的地,居阿婆打算付车费,没想到司机告诉她,叫车人已支付过了。“我问司机,让他把叫车人的手机号给我,司机说不用了,这是人家的好意。”之后,居阿婆忘拿发票匆忙下了车。回到家,她越想越后悔,“昨天夜里我醒过来还在想这件事,请晚报帮我找一找!”电话那头,传来居阿婆恳求的语气。
既没有叫车人手机,也没有车牌号,茫茫人海中,这可怎么找寻?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打车平台,转述了居阿婆的寻人请求,并告知上车时间和上车地址等相关信息。相关负责人立即安排人手在海量数据中,通过选定时间段,一单单搜索翻找,终于帮助居阿婆找到了替她打车付费的好心人。
昨天,记者拨通了当事人小刘的电话。小刘说,自己刚大学毕业,目前在上海工作。当天他和女朋友行至永嘉路,正巧看到居阿婆靠在墙角处,身体状态不佳。“老人好像特别不舒服,我就想着帮忙叫车了。”而对于付车费一事,小刘认为是自己的举手之劳,不值得多说。通话结束之际,他答应记者,第二天将主动致电居阿婆,了却老人的一桩心事。
今天一大早,居阿婆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小刘的电话。她告诉记者,“我们已经约好了,到我家坐坐!” 本报记者 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