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屡被投诉的出租车驾驶员被公司除名了。饭碗头敲掉,可谓是雷霆手段了,但这则新闻读来总觉得不是滋味。
好几年前就有出租车公司规定,只要被媒体曝光,司机立马就除名。知道这个以后,我和同事写涉及出租车司机的报道,除非情节真的是“罪大恶极”,总是笔下留情,尽量避免在报道中明确提及某辆车。这也是心存忠厚的意思。毕竟,有个饭碗头不容易。或许,这个饭碗头后面,涉及的还不止一个人的营生。所以,虽然被投诉的司机,多多少少都有问题,有的,问题还真挺讨厌,但,能留点余地就留点余地。
仔细看这次新闻中的各项分类投诉排行榜,不难发现,上海几大出租车公司均不在榜上。同样都是出租车驾驶员,面临同样的出租车运营形势,拉的客人想来也都是差不多的,结果却这样泾渭分明,无疑说明上海主流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水平还是过得硬的,说明公司管理好坏还是足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驾驶员行为的。所以,比除名几个驾驶员更重要的恐怕是,所在公司的管理水平究竟如何。
看上去,除名也是一种管理,并且很多时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就像足球场上面对那些不规矩的球员,裁判有权掏出黄牌,乃至红牌罚出场一样。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真正有水平的裁判,并不在于频频掏出红黄牌来破坏比赛的节奏,或者把运动员一一罚下去,孤家寡人才快活;而在于控制好比赛节奏,防患于未然,尽量不让运动员走到被罚下这一步。这样的裁判才是好裁判,比赛也才精彩得起来。
同理,把驾驶员除名了事,而不去多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些驾驶员会走到这一步,不去从日常管理上下功夫,这样的管理显得简单粗暴。或许,在出租车驾驶员供过于求情况下,公司并不担心除名,反正除了旧的,新的马上能招到。只是,管理水平不真正下功夫,难保新的也会重蹈覆辙。岂不可惜?
多拉拉袖子多提醒,多敲敲木鱼,少敲敲饭碗头。这也是心存忠厚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