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网络需要更高质量的互动
叶白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介入日常生活,制定一些基本的治理框架也势在必行。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为网络空间治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划定了基本规则;日前,国家网信办又出台了《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把最常见的讨论平台也纳入了网络生态治理。

  “后台实名,前台自愿”早就是我国互联网业的一个常见形态。这个管理规定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是强化了服务提供商的主体责任。这意味着,网络服务商的主体责任,将与主管部门的监督责任、普通网民的自律意识一起,构成一整套法治缰绳,共同防止互联网的野蛮生长。

  以互联网治理的法治化来推动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其核心在于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界限。要求恪守法治底线,对普通网民来说只是发言时需要克制一下不良情绪。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制造虚假舆论、混淆视听、谋取不当利益者,以及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信息的人或平台。

  良好的网络生态,要通过创制网络空间规则,平衡好政府、社会、企业和民众之间权益关系,还要把握好规范治理与保护创新的关系,因为互联网的生命力就来自多样性、包容度和创新力。我们不要一个混乱无序的互联网,也不要一个死气沉沉的互联网。在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等,已经实质上把网络实名制推向了台前,而这对社会征信系统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否基于用户信用评估实现对跟帖评论的分级管理,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在这两方面迈出多大的步子,也考验着政策执行与现实对接的智慧。

  营造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寻求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互动交流,既契合互联网的发展特性,也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让用户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平台对互动质量负责,监管对网络生态环境负责,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才会既秩序井然又充满活力,从而更好地造福人民。(叶白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68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3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A3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31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2版:广告/新民健康
从生活费看大学生生活
多敲木鱼 少敲饭碗
网络需要更高质量的互动
尽早让劳动课重返中小学课堂
“共享单被”
消费这事理应有人把关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网络需要更高质量的互动 2017-09-07 2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