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有过辉煌。在韩流的裹挟下,投放市场的各款车型都以靓丽的外观、丰富的配置获得了当时中国消费者的好感。韩系车甚至给人以“轻奢”之感,2013年到2016年,年销量连连破百万。但2016年春节后,北京现代的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且不见任何回暖的迹象。当时,市场上有声音说北京现代销量暴跌,是拜“萨德”所赐。时至今日,北京现代仍回不到“百万销量俱乐部”,而之前也将销量暴跌归结于政治原因的日系车,这两年却有不少亮点。
慌了手脚的北京现代对售价下了不少狠手:2017年推出的新车上,瑞纳官价进入5万元区间,ix35则比同级便宜了5万元。终端售价上,领动优惠6万元不是新闻,途胜优惠5万元,名图优惠3万元,ix35优惠1.5万元,悦动优惠1万元。
以价换量,换来了今年销量“回暖”,但更多的是换来了品牌含金量的日益降低。从企业的利润率来看,北京现代逐年下滑,在销量鼎盛时期,2013年的利润率为10.47%,2014降至10.37%,2015年为8.03%,2016年为7.10%,而2016年恰为销量巅峰。卖得越多,利润率下滑更厉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北京现代销量暴跌的病灶,在此之前就已经埋下。
今年7月,乘联会发布的研发投入比例报告显示,现代的研发投入几乎处于垫底的位置,金额只占营业收入的2.58%。从技术角度上来说,的确很难看见北京现代的汽车产品采用了什么独创新技术。再回到车型上,以前奇瑞敢说自己“多生孩子好打架”,其实这也适合北京现代,只是北京现代更会取名,例如:悦动、朗动、领动,都是“伊兰特”;悦纳是瑞纳的进化车型;领翔、名驭、名图,这三款车其实是索纳塔的同胞兄弟;还有三代同堂的途胜、ix35和全新途胜……换言之,一款车型不断拉皮,稍加配置就改个名字接着卖,这种近乎病态的同堂销售策略,时间一久,市场自然给脸色看。
当年能玩转市场,不代表以后都能步步为营,北京现代单靠价格战,恐难长久。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等一系列合资车企各有技术特色,更具品牌力,上汽、吉利、广汽等自主品牌在各自市场也有拿得出手的走量产品。北京现代低价战术能撑多久,市场将给出答案。 白诚